韓岡如今正設法將后世的物理之學融入儒門之中,行的是李代桃僵之策,功利之心不謂不重。但張載在交談和商討中,明知韓岡的名利之心,卻沒有大加斥責,只是多提了兩句讓韓岡正本清源。
能成為一代學宗。張載的心胸氣度,還有眼光見識,都不是凡俗可比,絕對是出類拔萃的第一流人物。韓岡拿出來三定律,還有日月運行之道,張載都能很快理解,并能有舉一反三。
而韓岡的理論就此得到張載的認同,但在三呂的詢問下——也許可以說是詰問——讓他差點潰不成軍。要不是心中對這些道理的堅持,幾乎都要改弦更張。
這就是儒士討論經義時常常出現的辯難,目的雖不一定是要否定對方的觀點,但尖銳的言辭加上鋒利的切入,讓準備不足的士子折戟沉沙。
而韓岡堅持了下來。他要堅持宣講關學,后續的困難苦厄都是他自找的,怨不到他人。
如今的士林之中,各家學派互不相讓,如同百花爭艷。但到最后,能掙出頭來的只有一個。
有點像是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笑到最后的只有儒家。
韓岡來自于后世的記憶中,此時的各家學派,能傳承到后世的只有程朱理學。
韓岡知道王安石是文學大家,是詩人,是改革者,但王安石在經義上的學術觀點,并不存在于他記憶中。
至于關學,可憐得就只有橫渠四句流傳下來。而張載,竟然是在歷史書上,成了理學的開創者。
真是個讓人笑不出來的笑話。
身為張載弟子,又擁有后世的記憶,使得韓岡有心要改變這一切。
今天的討論僅僅是開始,雖然他在學術界的名望并不高,但橫渠四句既然已經出世,在其中插上一腳的韓岡,已經在他的同學們的心目之中,建立了他的地位。
為萬世開太平。
這樣的宏愿,聽候就讓人變得進取起來,而韓岡確實也是朝這個方向努力。
若是韓岡能日漸高升,那么他背后的書院,乃至有名有姓的官員,都會日后學派大戰的主力。
統領著他們,韓岡自問若能將之收服,就是大半個關中士林清議落到了自家的手中。
到了那時,韓岡才可以說是,他的目的,就是要為萬世開太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