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伴當上去整理房間,韓岡和種家兄弟在正廳中打算找個位子坐下來。只是廳中滿滿堂堂,有幾十百姓坐著蹲著。不似行商商隊那般以青壯為主,而是老弱婦孺一大家子。粗粗看過去,在不大的正廳中,竟有七八家之多。
“是流民。”種建中湊過來低聲說道,“華州的。”
韓岡點了點頭。
自從走上潼關道,這一路過來,看到了不少華州流民。他們也不是窮的叮當響,絕大部分都還有個包裹,在驛館中,還能有個座位。在驛館院中,還有好幾架小推車的,上路時,孩兒坐在上面,包裹家當放在另一邊。
韓岡三人進廳,原本占著一桌的客人,便被驛丞請開。韓岡看了看起身離桌的五人,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正是一家。
韓岡招了招手,當家的老頭子變過來了。
“小老兒孫福,拜見兩位官人。”
老頭兒黑黑瘦瘦,在韓岡和種建中面前畢恭畢敬的。前面驛丞的態度,已經說明幾人的身份。
“爾等可都是華州人氏”種建中問著。
孫福恭聲回道:“回官人的話,這里的八戶人家都是從華州來的。”
“老丈先請坐下來說。”韓岡和氣起來,便是沒有半分架子。等老頭兒誠惶誠恐的坐下后,很和氣的問著,“地震山崩已經是兩個月前的事了,怎么還會出來”
見著韓岡沒有擺出官威,孫福的膽子大了一點,嘆起氣來:“實在等不到官府的救濟,不然誰還愿意離鄉背井。”
“為何不去京兆府”韓岡問著。
潼關道三百里,一路走到洛陽不知會累到其中多少人。而向西去長安,就只有兩天的腳程。遠近有別,為什么會選擇一條遠離家鄉的路
孫福長嘆了一口氣:“官人如何不知,如今的長安城已經沒糧可放了。”
韓岡聽了一驚,“這事你是從何得知難道已經去了京兆府不成”
“小老兒沒去長安,也是上路時聽人說的。”看著韓岡可能不信,孫福又急道,“華州都是在這么說,從鄉里出來的,就沒一家去長安。”
韓岡與種建中交換了一個眼色,的確,他們在長安并沒有看到流民扎堆的情況。
又問了幾句閑話,孫福就很識趣的告辭。
等他起身離開,韓岡便皺起眉頭:“長安怎么會沒糧了今年關中又沒有遭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