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炮位的事,李信當然知道。他還親身參與過。不過現在想來,可能就是章惇在為今日做策劃了。
章惇率領大軍北上的時候,黃裳和李信的警惕心是提到的最高級。陳橋就是最好的例子。
但一場場不斷向北方延伸的會戰,讓黃裳和李信的警惕漸漸放下。
遠在燕山,黃河泛濫,這時候,兩人都想不到,章惇會選擇在此時下手。
這絕非最好的時機,卻因為出人意料,有了最好的結果。
黃裳已經確定是遭遇不幸。太皇太后、太后和太子也應該是遇害了。守衛皇城的禁衛,恐怕關西出生的已經無一留存。
馬會的初任會首,家宅燃起了熊熊大火,同樣起火的,還有雍秦商會在京城中的幾個據點。
偌大的京城,很可能就只剩下這座興平堡,還留在韓黨的手中。
而李信就準備用這座堡壘堅持到底。
“人不足,槍不足,炮不足。你說你怎么打?”
說客想盡辦法要動搖李信的意志,李信沉默的看了他一眼。身后傳來咕嚕咕嚕的車輪響。“火炮。”李信言簡意賅的說。
“就四門火炮,能有什么用?”
李信沒有搭理他,只是示意架設火炮瞄準南熏門的炮兵,把炮口再抬一點點。
“州橋了。”
李信把手指往上抬一抬。
“御街了!”
李信繼續活動手指。
“對準宣德門樓了。”聲音發顫。
李信又抬了抬手。
“大……大慶殿!”
“你到底要做什么?!”說客尖叫起來。
李信拿著火把,站在火炮旁,樸實的臉上,今天第一次露出了一個微笑,“以理服人。”
……………………
韶樂響徹殿堂內外,八佾舞于庭中。
不論參沒參與叛亂的官員都被召集到大慶殿中。
就連張璪都被顫顫巍巍的提溜了過來,被迫站在熊本的前方,率領文武百官,恭迎新天子駕臨。
一名十幾歲的少年坐在了空缺許久的御座上,透過輕輕晃動的十二旒,觀察著臣子們的一舉一動。
張璪,熊本領頭,在下面三跪九叩。
少年心情一點點的激昂起來,今日誅殺黃裳李信,明日就是韓岡章惇。
他要做真正的皇帝。還不是被人操控的傀儡。
這是頭頂忽然轟的一聲響,少年猛抬頭,一片綠色的琉璃瓦擦著鼻子掉到了地,更重的東西落了下來。
隱約間他聽到了下面臣子們的叫喊。
緊接著,一片黑暗。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