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圣人生而知之’這句話來搪塞;還是自三皇五帝,由夏而商,由商而周,這一條脈絡傳下來
哪邊的說法更能讓人信服,這是不用多想的。
……………………
蘇頌親眼看著趙頊臉色驟轉,心中不免暗嘆,實在是接了個苦差事。但看到天子瞠目結舌的樣,私心中又有幾分快意。
石渠閣辯利義,白虎觀議五經,兩次開辟儒門大義的會議,雖是千古之盛世,也沒有說天子親自下場選邊站的。皇帝應該執中道秉公心,怎么能拉偏架
王安石初變法,曾經要趙頊法效三代,不要去學李世民。那么當安陽殷墟成千上萬的甲骨出土,殷人祭祀用的鼎器一只只被掘出來,可以丟到一邊去不加理會嗎
就是天子也逆轉不了人心和大勢。
這也是以實證之的用處所在。能拿出實物來說話,永遠比單純的書本更有說服力。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到漢隸,再到如今的楷書,這一條演化的脈絡下來,只要看了字形,就能確認。不是拿楷書來解字的《字說》可比。
……………………
韓岡抿茶潤喉,讓王珪、蔡確等人消化這個驚人的新聞。
金石之學,乃是如今儒林中的顯學,儒者多有研究。就算趙頊想要不加理會,那么多的數量,也別想瞞住世人。
今人崇古,如今可算是太平盛世,在金石上下功夫的士人不勝枚舉。幾千幾萬片的商人占卜的甲骨,可比區區十座石墩上的幾百來字石鼓文要強得太多,轉眼就能興起一門研究殷商文化的熱潮來。
殷商距離堯舜禹上古三代圣王,可遠比兩千年后的宋要近得多,當然更近于三代之法。世人尚古崇古,那就比比哪個更老資格了。
韓岡對甲骨文也不甚明了,但其他儒者同樣不明白,僅僅是爭論甲骨文的字義,就夠多家學派爭上幾十年了,至于《字說》,還有誰會在意
這便是韓岡底牌所在,新學既然用君權來壓人,那就一拍兩散,掀了桌子,大家一起從頭開始玩!
鬧個幾十年,到時候,能安然存活了下來,必然是氣學。韓岡有這個自信。
他所缺少的,僅僅就是時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