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了”
“相公。”宗澤猶豫了一下,問:“你是不是打算整頓武學”
“這個不是!”韓岡揚了揚手上的公文,然后否定得很干脆,“那個爛攤子,避之唯恐不及啊。”
紙上談兵和實際指揮,完全是兩個概念,而軍事上急需的是什么樣的人才,能明了的朝臣依然很少。
所以設立在武成王廟中的武學,盡管有好些年頭了,武舉次數也不少,但那些學生,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個成才的。
大宋的武官系統,在冊兩萬余,出身各不相同。將門世家、軍班行伍、潛邸親隨、外戚成員、士人及文官從軍、武舉選拔、宦官、蕃將、吏人、宗室,林林總總,百門千道。
但其中宗室、外戚和潛邸,是基本上不會上戰場的一撥人,雖說除去宗室外,外戚、潛邸兩家出身,是三衙管軍的一大源流,不過被朝廷倚為干城的,還是真正能夠上陣的將領。
將門世家有傳承,軍班行伍靠搏命,大多數都能打仗,上陣的也是他們。而宦官、文官領軍,幾乎都是以監軍和帥臣的身份,真正要上陣的,也還是武官們。
而武學出來的學生,盡管有個出身,但他們的職位安排,不像進士和諸科出身那般有章可循,勉強安插到了軍中,無不被排擠。再加上這些學生,幾乎都是學文不成,才退而習武,屬于軍中出身的數目極少,更是難以成才了。
想要把武學辦好,就先得將混亂的武官出身給整理一遍,但這未免太得罪了人。韓岡暫時還不打算去插手武學,章惇若有心,就讓他去做好了,反正那是樞密院的地盤,而且現階段的敵人,暫時還不需要普及軍事學校。
“那相公是打算做什么”宗澤問道。
“看一看辦學校到底會出什么問題”韓岡諷刺的笑道:“武學是個好樣本,能犯的錯都犯了。”
“相公的確是打算最近就開設工學和算學”
“誰說的哪有這回事。”韓岡一口否定,“要辦也是以后。”
沒人會認為韓岡之前在太后和天子面前,說‘才士多種多得’只是信口而言,從王韓翁婿之爭上看,兩家爭奪的焦點必然是學校。現在人人皆知,韓岡在他將列入解試內容之后,要更進一步了,或許一時不會拿國子監下手,但傳言已久與明工科、明算科配套的工學、算學,肯定要設立了。
可韓岡現在卻一口否認,這讓宗澤迷惑起來,“相公為什么在經筵上那么說”
韓岡笑了起來。
宗澤若不是困于時代的局限,不會想不到。
算學、工學、乃至農學,韓岡肯定是要設立。弘揚格物之說,需要大量的氣學弟子進入官場,走進士一途,競爭性太大,而諸科,就簡單了許多。盡管諸科出身很難晉升高位,但是當做事的人遍布朝野,氣學的地位又有何人能動搖。
只不過,已經傳揚已久,又沒有多少阻力的事,又何必讓他堂堂宰相在經筵上多費唇舌
“是蒙學。”韓岡道:“想要種田收糧,難道不是先播種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