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老人家門口之后,感恩戴德但日子清貧的孤身老人,突然發現一時半會又拿不出像樣的東西招待,眼角的皺紋又深了幾分。
年輕道士將柴火放下之后,似乎看出了老人的窘迫,抹去面頰的汗珠笑著問道“老丈人,能否打賞幾口清水喝喝。”
老人聞言急急忙忙回應“有的,有的,道長稍等一會。”說完就佝僂著身子轉身進屋。
草屋朝北而建立,所以屋內并沒有什么光線,一片陰暗。
過了一會,孤寡老人勾著背捧了碗清水過來,小心翼翼的不讓清水從小碗破裂的口子里淌出去。
年輕道士見狀立馬一個小跑過來,正想接過小碗,佝僂著背的老人卻尷尬一笑,將小碗轉了一下,將缺口對準自己,這才遞了上來。
年輕道士由衷道了一聲謝,囫圇飲下。品味了下清涼泉水流經身體的舒暢之后,這才將小碗遞回。
也是這時一批一看就不是本地人的老香客正好上山,不只走了多少臺階的老香客氣喘吁吁扶著千年老牌坊休息。年輕道士見此也是老人一個歉意的微笑。老人也是理解,用微笑回應,眼角皺紋又深了幾分,擺擺手,聲音蒼老道了句去吧去吧。
年輕道士立即過去走到老香客面前,幫忙提拿行李,順勢上山。
孤寡老人等年輕道士轉角不見之后,這才蹣跚著將柴薪背進茅草屋子,關門之前返身看了看深翠的青山,意味深長地喃喃道“這山上有神仙阿。”
年輕道士帶著老香客原路返山,老香客似乎也只是聽聞過蓮花觀,并不熟悉,一路上問了很多江湖傳聞。
年輕道士卻不敢同開始對著小道童一樣言詞怔怔地胡謅,謙虛地回應約莫是有的。沒得到心里所要的答案的老香客也沒怎么失望,反而因為年輕道士的謙良而對清蓮峰好感倍生。相較與江湖流傳的言論,似乎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也不論現在一路上看見清冷的木道臺階,在百年前,也是道教真人開山立牌的地方,對于這點,香客們尤其是心生敬仰。
后面便開始問起山上景點,得知開始休憩的牌坊是道門老祖呂真人親手立下,飽經幾千年風霜不倒之后,先是嘖嘖稱奇,再然后就互相打趣邀約一起過來的老伴說錯過了。隨后后突然好像又想起什么,轉身問年輕道士“道長,起先我見牌坊上有字,寫的啥阿,能說道說道”
年輕道士實誠點頭道“聽師父說那是呂真人用劍刻下的,右邊是依山傍水居若泰,左邊是臨水伴泉隱如仙。”
老香客咀嚼半刻之后拍手驚道“好聯阿”
正想再掏詞掏句來夸贊一下,卻被身旁的老伴拿著上山用的竹拐捅了下腰間。“老頭子,你說的什么廢話,老神仙說的話能不好么,這么大聲也不怕打攪神仙修行。”說完又轉身和年輕道士和藹道“小師父,別聽我家老頭子瞎亂叨叨。”
老香客見婆娘發威,起先受痛的時候還罵咧了句死婆娘,又發什么神經。眼見老伴又有作勢再來一次的樣子,縮了縮腰,也不出聲了,同年輕道士訕訕一笑。
年輕道士忙不迭抽出一只手撓撓頭,良善笑道“不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