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剛入青城山的小道士入門之后都要由接收的老道士帶領往白云峰走上一遭,小道士們先前也會覺得奇怪,畢竟白云峰上并沒有道觀府邸。只是上山之后見到一位時常騎著青牛,背負一青竹釣竿的年輕男子。小道士在老道士輕言示意下,雙手合十說上幾句見過師叔祖之類的客套話之后,也算真正入門了。
入門輩分低的道士,心性也是未曾落定,見年輕的師叔祖面容祥和平易近人,反而時不時喜歡向白云峰里面跑,比起尋常觀主教導的晦澀難懂的道經,顯然年輕師叔祖說的紅塵故事更為有趣。
也曾有膽大的小道士在故事聽完后疑惑問道“師叔祖,師叔祖,你說公子小姐的情啊,愛啊真的能感動天上神仙么”
年輕的師叔祖瞧見臉紅可愛的小道士,拍拍小道士的頭面向江南道,大笑離去“等哪天你修成神仙不就知曉了”
白云峰被削平之時,年輕的師叔祖抱著一年幼道童滿身灰塵狼狽逃出。再往后,些許齊云觀的香客便驚異的看著黃袍老道士朝位騎著青牛的年輕道士作揖道師叔祖。
青城山齊云觀的觀主是為白須老道士,上山數十年了,實在是沒有悟道的根骨,連個門欄都未曾觸及,只是掌教心慈,念著他幾十年如一日為山門付出,便派遣到齊云觀做了個閑散觀主。
齊云觀坐落在青城山東南,就在白云峰周邊,原本被高聳入云的白云峰遮掩,齊云觀陰氣略重,因而香客們都不愛來這邊。直到白云峰被李閑秋移平之后,陽光普照之下,這里才算填了生氣,些許慕名而來卻對青城山不甚熟悉的香客有時候也會在此歇腳,進門拜拜,再往干枯的許愿井里扔上幾文銅錢以求安生。
今兒,騎著青牛拿著青竹桿的年輕師祖又來齊云觀了,朝著齊云觀老觀主甩了個你知我知的眼神。白須老觀主點頭示意明了。
等一眾香客出門后,立即關門休觀,面貌一老一少,輩分卻恰恰相反的兩個人鬼鬼祟祟在觀里生火,背后是睜眼的三清真人。
年輕師叔祖從青牛牛角掛竹婁的地方取出兩尾肥美青鯉。春鯉秋蟹,說的就是春天的青鯉和秋天的閘蟹,這可是北淮周邊最出名的兩道勾人美味。
早在很久之前看到這情景,老觀主雖然驚異,奈何輩分比起師叔祖差了太多,只好在三清像下端坐,靜聲靜氣眼觀鼻,鼻觀心的背誦太華經,再后來實在經不住肚子饞蟲作祟,有了起端,那便一發而不可收拾,什么清規戒律都被拋之腦后。
青煙裊裊,魚香四散,白須老道士道了句謝過師叔祖,便搓了搓手去拿烤魚,年輕師叔祖瞪了一眼,做了個抿嘴的動作,老觀主訕訕一笑,轉身回屋提酒去了。
年輕師叔祖可等不及酒到,用蓮葉抓起一尾已經被烤得焦嫩青鯉坐在內門門檻上津津有味吃了起來,觀門緊閉,庭院角落青草四處蔓延,春風股蕩下日影斑駁,一抬頭便能見到白云如瀑布傾瀉的奇景。
老觀主拎酒歸來,正想著大快朵頤一飽口福,卻瞧著年輕師叔祖站起身來,面朝原本的白云峰,本以為是師叔祖想起了以前。只是忽然發現白云峰突生異像,原本一瀉千里的青云,漸起成拱橋模樣,陽光穿梭下,一片金光閃爍間見橋上一道士倒騎山羊。
器彩韶澈的年輕師叔祖突然轉身望了望懸掛在三清觀的杏花劍,嘆氣低聲道“天下死結皆由活人起。是吧,師兄。”
那天上山的香客都曾有幸目睹奇景,原本傾瀉的青云逆流而上,如同九重天闕上的仙橋,上面一倒騎山羊的從容老道士,背負拂塵,金煙圍繞其身,人未到卻聲如悍雷。
“趙生徙趙副掌教,十多年未見,別來無恙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