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除夕漸近那會,周邊街坊都來預定酒水不說,李顯彰還給支了個招,預定十斤往上的,附送楹聯一副,如此一來,生意更是紅火。而陳家雖然到了李安城數年之久,但啞娘嘴不能言,耳不能聽,又不識字,著實是不便出門。就連這個青安坊對她來說也如異地一般,置辦什物都是陳父送酒歸來順便而為。
李顯彰與更一萬幫著陳氏父女送了一通日子的酒水。待到除夕新夜,滿城皆歡的時候。順理成章的,李顯彰二人便留在陳家的院子里,一起過了這個除夕,李顯彰提筆寫楹聯,一路汪洋恣肆。啞娘不識字,也看不懂這字寫的好不好,只是拍手嬌笑,一汪秋水如月牙。
而陳父則是一臉慈和,同李顯彰幾番交談之下,覺得李顯彰除了舉止有些輕狂,和儀裝有些放浪形骸之外,倒覺得是個君子,文采學識猶是斐然。而那個沉默寡言卻又辦事機靈的更一萬,他更是欣喜。
三十的火,十五的燈。除夕過后,到了元宵佳節,城里更是熱鬧非凡。
啞娘每日洗完衣裳,在院子角落晾曬以后。拿著小板凳蹲在院里針繡,時不時還抬頭望一眼外頭。李顯彰見了這景象,心下一動,牽過她的手,想帶著她出去賞玩一番。
才到院門,陳父從里屋出來。李顯彰再是專行,也不能不看陳父的臉色。啞娘更是低下頭,悄然將手縮回。
李顯彰正想同陳父說一番道理,卻見陳父笑著點點頭,擺手示意自己同意。
李顯彰微笑回應,再也沒有顧忌,牽著啞娘便往城里最熱鬧的地方跑。城里一路張燈結彩,大紅燈籠掛了幾條街,花樣各異。啞娘說不出話,只會激動的一手指著大紅燈籠,一手扯著他的袖袍讓他看。
李安城是西夏平王轄地所在,周邊匪盜肅清,人皆安頓,自然有些欣欣向榮的繁盛景象。像春節新歲這般的盛大節日,街頭潮流涌動。像以前,徐江南和衛澈就喜歡這般節日,往人群里面湊,男的便摸銀袋,女的便好生感受一番燕瘦環肥。
玩到傍晚,華燈初上,大紅燈籠綻放光彩,恰如天燈一般。
李顯彰像是想到了什么一般,牽著她的手便往護城河跑,元宵佳節又名花燈節,顧名思義,每年這個時辰,總有小姐會將自己的心愿寫在紙條上,更有直白的,直接寫上看上的公子名字,放在特質的花燈上,讓它順流而下。
果不其然,護城河同樣行人擁擠,小姐們一副含羞帶笑的模樣,搖曳生姿。書生公子更是手持折扇,哪怕春寒料峭,亦是有模有樣的騷包姿態。護城河上亦是一景,各色花燈流淌而下,搖搖晃晃。水上一燈,水下一影,交相輝映。
后來平王府的花燈放下,足有半人之高,下方是蓮花狀的底,上面是體態妖嬈的女子,神情嬌俏,裙帶翩躚,活靈活現。河道兩旁的行人早就被這美妙絕倫的花燈吸引住視線。原本啞娘就只是牽著李顯彰的袖子,行人擁擠無意的一個沖撞,啞娘便被裹挾在人流之中,一瞬間便消失不見。
李顯彰再是智計百出,對這種情景也只能是束手無策,依著人流找下去,他知道啞娘對著一切都不熟悉,走不遠。
大約找了半個小時,他見著啞娘站在東門石橋上,翹首以盼,見著他,原本的焦慮神色全被喜悅沖替,朝著他揮手示意,頭上還帶著一個草圈,也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弄的。
李顯彰那一會覺得吧,這一輩子應該就是這個女子了。
李顯彰也旁若無人朝著她說了一句話。她聽不到,但是周圍的人都聽到了,歡喜恭賀著將她從橋上推搡下來。
那一年她十七,李顯彰二十又五,未入天下評。
可惜的是,天有不測風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