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判的不對,這案子可是牽扯到了人命,刑部如此草草結案,有過無功,這個罪,怎么說也得讓人來擔,而這個官,小了不行,說不定陳錚一怒之下,再來一刀,那就真的偷雞不成蝕把米了,可大了,他心如刀割。
大理寺卿楊若水是個官場油條,陳錚如此吩咐,他如何不知是何意思,前番讓薛平交人,擺明了就是薛平不是,第二次重審,味道更是濃厚,就是刑部之過,所以三司會審相商的時候,楊若水提出韓書打人至死,本應償命,但法外不外乎人情,情有可原,只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杖二十,以效王法。
說完之后,笑瞇瞇詢問刑部和都察院的意思,刑部侍郎劉東更是面如死灰,讓他過來的意思不言而喻,而薛平哪里會有話說,陳錚臉色擺在那里,明顯的不滿,回家之后,他更是賞了那只知哭哭啼啼的婆娘兩巴掌。
等奏到陳錚那里,陳錚只是瞥了一眼,蓋了個印,嘆了口氣說了句,準。
s昨天欠的等會發,可能晚一點。
{}無彈窗老婦人到了最后也是回過神來,一臉欣喜之色,若是以前,她可能還會想著說看一看相貌,生辰八字,又或者說看看女子出身,能不能配上自家這個外孫,如今吶,是真的不想了,只要這個外孫喜歡就行了。
徐江南沒等到天亮,只是陪著二老聊天,等二老睡了之后,這才牽馬出城,在城外看了一眼已經開始沉靜下去的古城,然后往來處過去,他有時候在想一句話,很多人說英雄是應運而生,總覺得這話跟屁話一樣,要是能一生安寧,誰又愿意去做那些顛沛流離的腌臜事就像現在一樣,要不是時事造化,他如今還在涼州雁北那個小地方,每日跟先生出去說書,回來便去春煙坊找小煙雨,比上在外漂泊,還要時刻擔心自己的安危,不說其他,就光這一年半載下來,除了在劍閣,基本上沒有一次是睡死過去的,基本上有個什么風吹草動,便睜開眼,一開眼便睡不著了,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有著多大機運,命是自己的,該謹慎的時候還得謹慎。
只不過如今說了也沒有,天下沒有藥說吃了之后會回到之前,只能向前看,等惜命到不用惜命的時候,那就該認命了,出城走了三四里,等見不到背后的城池規模后,這才翻身上馬,義無反顧的朝著北方疾馳而去。
金陵如今暗流愈加,徐江南在鳳城行跡敗露不說,本身朝中納蘭雪上加霜,一刀子插在越官心上,前些日子金陵出了件事,本來不算大,可發生在金陵,再加上背后的人推波助瀾,這事可就大了,金陵城北有一坊間名宣平,坊內有一戶姓黃的人家,底細青白,皆是良善百姓,家中四世同堂,家中兢兢業業種了幾十年地的老人,撐過這個寒冬,巧也不巧的就死在這個清明,江南道陰雨連綿下了幾天,就在老人入土之時,正好老天爺給了幾分薄面,當天少有的放了太陽出來,一家子披麻戴孝,扶棺而行,老人有兩個孫女,大的嫁到外地,小孫女前幾年也成了親,就嫁在宣平坊一戶姓韓的人家,算是良苦百姓的世交,還給生了個小重孫。
在金陵這地方,雖說不像雁北那貧苦地段的女子及笄之年便許了人家,但也好不到哪里去,如今也就個桃李年紀,正是長開的時候,都說俏不俏,一身孝,一身孝服加身,便又多了幾分楚楚氣息,十分惹目。
薛巖是個胸無大志的人,在京里也沒什么名聲,可要說到他爹薛平,這就不同了,從西夏跟著徐暄南下,一直打到金陵,都是首當其沖,尤其入城之時,被一刀砍在右臂上,拖出一條約三寸的傷口出來,也只是悶哼一聲,喋笑著將面前人的頭顱給扭了過去,后來陳錚入金陵,他的傷是好了,不過也落下了后遺癥,右手有些握不住刀,或者說一拿重物便顫的厲害。
所以徐暄去西蜀的時候,他便留在了金陵,一直到如今,而陳錚也沒怠慢這位老部將,提不起刀沒關系,給了個僉都御史的四品大員,不用握刀,是個有權的閑差,一連娶了七個小妾,成天忙著生兒子的事,而陳錚對于這些當初替他打江山的人,一向厚道,除了徐暄吧,又或者說把原本應該給徐暄的福澤都分給了這群人,只要不做一些太出格的事,對于御史的彈苛,他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撓癢癢一般續了幾句家常,真說起來,跟這些個把功名就放在眼前斤兩來算的漢子打交道,比跟那些文縐縐就連求個官都要轉彎抹角生怕被人看出來的文官要舒坦的多。
薛巖在家里排老四,不高不低,跟人一樣,高不成低不就,不過有個這樣能遮天的老子,日子自然也差不了,又是男兒身,薛平一個把頭系在褲腰帶上撈功名的人,哪里懂得教兒育子,他只懂得陳錚沒說,這事便大不了,他也能替自家兒子給扛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