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銅絲中間木料的問題。
余耀發現,銅絲組成不規則圖形里面的紫檀木料,木紋和周邊似乎有點兒錯位
雖然很細微,而且因為有了包漿更難識別,可畢竟是在放大鏡下,而且余耀的眼力非同尋常,對于修補過的、不自然的東西格外在意。
如果只是鑲嵌銅絲,雖然也要刻出細槽,中間這塊木料和周邊木料的木紋肯定是要中斷的,但間隔銅絲之后,還是可以看出自然的連續感的。
但是現在,卻有細微的不自然的錯位感。
也就是說,這塊木料,很可能是被挖下來,又安上的。重新安上必然會有縫隙,嵌入銅絲就會更熨帖。
“這里面難道藏有東西”
余耀想了想,老物件里內有乾坤,暗藏他物,并不稀奇,俗稱肚憋油。只是,為什么要弄這么個不規則形狀呢弄個圓形方形,而后鑲嵌成印章名款,豈不是更好看也更隱蔽
這個問題從一開始余耀就想不通,現在也暫且放下了,因為他準備撬開看看。
不過,這個念頭出現后,多少也有點兒猶豫。
想撬開,肯定會對銅絲以及木料造成缺損,很難再補回原型了。
這畢竟是一件有包漿的老物件。
也畢竟花了三萬多塊,除了拍下的三萬,還有手續費呢。
萬一沒藏東西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余耀心一橫,咱也作一次反正最近進賬了不少錢,而且確實有藏東西的可能性,畢竟還是有贏面的
說干就干。
店里有小工具箱。他先用刻刀在一處銅絲周圍劃出縫隙,紫檀比較硬,又得盡量小心,這活兒也挺累。
而后,又用平口螺絲刀擴大縫隙,松動銅絲,最后能下尖嘴鉗了,便捏住往外拔。
有一處地方拔出一部分,那就好說了。同時,他這也才發現,表面看是銅絲,其實是銅片。
就這么一點點地鼓搗,最后終于將這塊圍成不規則形狀的銅片完整拔了出來,有個一厘米多寬,在紫檀表面露出來的,其實只是銅片的邊棱而已。
這也所幸銅的韌性還可以,要不然發生斷裂,還得多費不少工夫。
銅片拔出的同時,中間這塊木料接著就被帶了出來。
余耀這才發現,這塊木料,其實是一小塊厚木片,朝外的一面平整光滑;而邊緣光滑卻不規則,朝里的一面既不光滑也不規則;木片邊緣的厚度和銅片的寬度一樣,中間不規則部分的厚度稍大。
這應該就是從原木料上摳下來的,打磨邊緣之后嵌入銅片,里側就是隨型,打磨都沒有。
此時,這件紫檀古琴鎮紙的一端,露出了一個淺洞。
余耀異常失望。
因為這個淺洞,“洞底”還是紫檀木料。
也就是說,當初進行的工藝,就是切割并摳下一塊厚木片,然后又安上了;只不過多了打磨邊緣并嵌入的銅片這一步。
“這人有病啊”
余耀放下工具,看著這個淺洞,一時間有點兒抓狂的感覺。
厚木片的一部分邊緣連帶一部分淺洞邊緣,已經有所缺損,銅片也歪扭變形了,恢復原樣是不可能了。想修復,只能再度打磨缺損的邊緣,然后換更厚的銅片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