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鋪門頭不大,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就搬了把椅子坐在店門口內側,門外一側靠店擱了張長桌,上面擺了一些東西。
林豐草拿起東西的時候,這個男子拿眼睛瞟著,也不做聲。
這個男子的穿著和姿態看著有點兒垮,而眼神又透出幾分狡黠。
林豐草拿起來的,是一個書匣。
余耀上前一看,這書匣是有點兒特別,鯊魚皮的,被處理成了金紅色,四角包銅鎏金。
年份大致應在清中期。
林豐草扭頭看了看那個有點兒垮的男子。
男子應該就是店主,他見林豐草看向自己,笑著隨意抬抬手,“隨便看”
林豐草點點頭,打開了書匣。
里面,是一摞古代刻本。一本本小心拿出來,一共七本,這是一套妙法蓮花經。
余耀跟著拿起翻了翻,很快就輕輕搖頭。
這一套妙法蓮花經,是現代做舊的仿品,原本應該是明代官坊刻本。不過,這套仿品水準還是可以的,只是瞞不過余耀罷了。
接著,余耀手指輕點一本書,向林豐草遞了個眼色。
林豐草會意,輕輕將書一本一本重新放進書匣。但放好之后,他轉而又認真看起了這個鯊魚皮書匣。
不管是皮子的工藝還是書匣的工藝,都是一流的。鯊魚皮在清代的利用也算比較多,比如刀鞘劍鞘,甚至鼻煙壺,都有鯊魚皮做的。
不過,鯊魚皮的書匣,還真是少見。外皮是鯊魚皮,內膽是樟木。防震防潮防蛀,對保護書籍是很有利的。
余耀心想,用這么好、這么講究的書匣,那原先里面的古籍刻本,必定是好東西
但現在,卻用這書匣裝了一套現代仿品,大致有兩個可能。
一個可能是,這里面本來裝的就是一套明代官刻妙法蓮華經,清人收藏之后,定制了鯊魚皮書匣珍藏。現在不知被誰得到了,可能是這個店主,也可能是之前的賣家,總之是玩兒了一手“一魚兩吃”。
原來的明代官刻,肯定好賣,可以單獨賣;然后仿制一套刻本,仿品必定難賣,配上這么個老書匣,賣出去的可能性會更大。
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這個鯊魚皮書匣里的書確實丟失了,店主只得到了這么一個書匣,也不知道里面原先是什么刻本,這一套七本的妙法蓮華經,大小厚薄正合適,便這么配著賣。
林豐草挺喜歡這個書匣,“老板,這書匣能單買么我對古籍刻本沒興趣,正好有套書大小也合適。”
他本來還想加一句,信仰不同不買佛經,理由顯得更真實自然,但轉念就沒說,也不是店主是不是信佛,別再多生不必要的麻煩。
這時候,余耀和楊銳就在一邊,隨意看起了長桌上的其他東西。
店主從椅子上起身,走過來,“可以啊,談好了之后,把書留下就行。”
林豐草沒想到他這么痛快,“那你出個最低價兒”
“你既然喜歡,看著給吧”店主仍帶著幾分微笑。
“看著給”在古玩市場里經常聽到,就是一句客氣話,這也是為了緩和談價的氣氛,別上來就弄得劍拔弩張的。
對此,買家的應對方式各種各樣,有象征性出一口兒低價的,有堅持讓賣家出的。一般來說,買家堅持不出,賣家就不能再推了,畢竟是你賣東西。
可是,這個店主在林豐草客套了幾句,同時一直堅持讓他出價之后,還是不肯出價。
翻來覆去,說得最多的就是你看著給
林豐草無奈,他算是個比較厚道的,“我出兩千,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