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打開一看,質地是黃燦燦的玉石,雕成了一方印。
“黃蠟石”余耀看了兩眼,便順口說了一句。
“對,和現在桂省賀州玉的黃蠟石基本一致,比滇省的黃龍玉更細膩一些。”才朋璽應道。
桂省賀州產黃蠟石,連同其他顏色的同類玉石,比如荔枝凍,現在一并被命名為賀州玉。黃蠟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石英質的底子,和產自滇省的黃龍玉成分類似。
不過賀州玉黃蠟石的歷史可要比黃龍玉早得多,最起碼明代就有了;而黃龍玉是二十一世紀初才被發現的,因為成分基本就是黃蠟石,又產自龍陵,才被叫黃龍玉。
余耀點點頭,開始拿起這方印細看。
原來,這不是一方印,而是一方璽
方形底座,底邊三厘米多點兒,高度也在三厘米左右,雕的是盤龍鈕,龍頭微微昂起,盤曲的身體上,鱗片和龍尾都雕得極為精細。
而且,這方玉璽,看年頭兒,可比明代要早得多。余耀細看之下,感覺年份能到西漢
漢代怎么可能用黃蠟石制作玉璽
余耀這時候翻看印文,小篆,中間還用田字格隔開了。
文帝信璽
嗯這更不對了
秦始皇之前,平頭老百姓的私印也可以叫璽,秦始皇稱帝之后,璽就成了特指,只有皇帝的印才是。
秦始皇在位時,主要就是一方傳國玉璽;而西漢時期,除了傳國玉璽這一方,還有其他六方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
號稱“七璽”。
不同的璽有不同的用途,比如皇帝信璽,是皇帝征召調遣文臣武將用的。
如果,這方黃蠟石玉璽是西漢的皇帝信璽,那西漢只有一個漢文帝,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劉恒。
但,漢文帝劉恒的皇帝信璽,是不可能帶著“文帝”兩個字的
因為漢文帝是劉恒的謚號。其實他的謚號是“孝文皇帝”,不過漢代皇帝謚號的前頭都有個孝字,所以一般就省略了。
華夏歷史上,皇帝有過幾百個。如今,除了名字,稱呼大抵離不開三個范圍年號、廟號、謚號。
乾隆,是年號;唐太宗,是廟號;漢文帝,是謚號。
其中,謚號是皇帝被后世追封的;廟號,是皇帝被供奉在太廟中的稱呼,就是牌位上的稱呼。這兩種,只會駕崩了才有。
年號,是登基后所用的紀年名號。皇帝活著的時候,只可能知道自己的年號。
所以,這璽文雖然是“文帝信璽”,年份也能到西漢,卻不可能是漢文帝的玉璽。
余耀放下玉璽,站起身來,點了一支煙,“老爺子,這可真是值得討論了。”
才朋璽微笑,“這小子,說我名字里有個璽,送給我最合適了,卻也沒細說怎么淘來的。不過,依我看,是西漢的總沒錯”
“確實沒錯,是西漢時期的東西。”余耀點了點頭。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