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出現過一些“玉剛卯”,甚至不少拍賣會上標明是西漢玉剛卯,但卻很難得到認同。
因為刻字不是“跳刀游絲”,甚至有的竟然是篆書和隸書,這樣的東西,絕不是西漢的玉剛卯。
而這種跳刀游絲的刻字書體,叫做“殳書”和叔叔發音差不多。
殳書是古字體,常常使用假借和減筆的手法,非常難認,西漢之后逐漸失傳,如今只能在西漢的剛卯嚴卯上見到。
殳這個字,本義是一種兵器。在周代,拿殳的一般是隨王的侍衛,這些人還要下達命令、接收消息,為了方便,就刻在了執在手中的殳上。時間緊任務重,一般會刻得飛快,筆畫細而潦草。
這就是殳書的來源。
西漢的玉剛卯,不管是出土的,還是傳世的,都極為少見,極為珍貴。而且,最難仿造就因為這跳刀游絲的殳書。
為什么玉剛卯要用殳書刻制因為要快。
為什么要刻得這么快因為必須在新年正月卯日卯時動刀并完成。時辰一過,即要停止,所以才叫“正月剛卯既央”。卯時一過,便沒了辟邪的“功效”,這個剛卯就沒用了。
行家眼中真正的玉剛卯,也就是帶著跳刀游絲殳書的玉剛卯,只有西漢的。
剛卯二字變通整合,是一個古體“劉”字,象征漢室劉家的興盛。所以王莽篡權之后,下令嚴禁佩戴剛卯。跳刀游絲的殳書就此逐漸失傳。
東漢到西晉也有一部分玉剛卯,形制和西漢大抵類似,但刻字卻難有跳刀游絲的殳書特色了。
后世也有大量仿制,包括琢玉工具無比先進的現代,但這種刻字實在是太難仿了,形似都很難,更別說神似了。
真正懂玉剛卯的,不用看別的,一看刻字,便見分曉。
所以,西漢的剛卯嚴卯,是最難仿的古玉。市面上出現的歷代仿品,不管怎么貼標簽,都很難出到高價。
東漢到西晉時期的玉剛卯和嚴卯,一般頂多能值個幾十萬。而后世各朝各代的仿品,價值就更低了。
而真正的西漢玉剛卯,因為特殊和罕見,就這么指肚大小的一塊玉,大幾百萬應該也會有人搶著要。
“這跳刀游絲,實在是太妙了。”林豐草歷史功底深厚,藝術鑒賞力也不差,對此贊嘆不已。
實際上,很多人要是到博物館里見見剛卯的實物,看看這跳刀游絲的殳書,未必會喜歡。有點兒像小學生寫字,字形不怎么規整,而且重復的刻痕和斷斷續續的地方太多。
但如果沉進去,那種深邃的古意,卻是別樣的美。
余耀知道剛卯上的三十四個殳書字體是什么,也有鑒定跳刀游絲的眼力,但對其中的含義,只是了解個大概,眼見林豐草如此諳熟,不由順勢讓他詳解。
“正月剛卯既央,指的是時辰,暗合劉字,同時也類似咒文的開篇禱告。”
“靈殳四方,說的是殳這種兵器的形制,銅制四方棱體,同時也借用了殳書這種本來刻在銅殳上的字體,還有通靈之意。”
“赤青白黃,四色是當,說的是四色代表四方,佩戴此物,可擋四方妖魔鬼怪、魑魅魍魎的侵害。”
“帝令祝融,以教夔龍,意思是天帝讓火神祝融訓誡夔龍不得作惡,實際上也暗指天佑和法令的公正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