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要是找個活兒好的木工師傅,拆開盒子之后,完全是可以復原的。
雖然身在燕京,但是余耀也有這方面的熟人啊確切地說,不是和他熟,是和林豐草熟。
卯爺。
余耀當下就聯系了林豐草,對林豐草余耀也沒瞞著,就說想看看里面藏沒藏東西。
不過,林豐草這兩天挺忙,便直接給了他卯爺的聯系方式,“反正你也見過他了,卯爺也挺喜歡你。”
“行,我自個兒聯系吧。”
林豐草又囑咐道,“這東西肯定不能留他那里,算是臨時急活兒,工錢方面,到時候他說給多少,你就給多少。”
“我明白,放心吧。”
和林豐草結束通話之后,余耀便給卯爺打了電話,卯爺一聽,也很感興趣,約了明天上午讓余耀過去。
第二天上午九點,余耀來到了卯爺的小院兒,發現還有個木工師傅也在。卯爺交代了那個師傅幾句,把余耀讓進里屋一個小間。
“清代的盒子,加工前處理得很好,所以不曾開裂。”卯爺先是上手看了看這個盒子。
“榆木不是本就不容易開裂么”余耀不由問道。
“平常我們說的榆木不易開裂,是指加工前徹底干燥的榆木,這樣才不易開裂,而且耐腐朽。但是榆木卻并不容易干。沒干透就加工,反而容易開裂。”
余耀點點頭,“這盒子做得很細,倒像是紅木活兒一般。”
“所以啊,一件柴木的東西,干燥處理卻這么到位,活兒又這么仔細,你說藏著東西,倒真有可能。”
柴木這個概念,是軟木的一個俗稱。
軟木和硬木相對。早些時候,紅木單指紅酸枝;硬木這個概念,就大致相當于現在的大紅木范疇,包括紫檀、黃花梨、紅酸枝、雞翅木、烏木,等等,也有現在的紅木大類不包括的品種,比如鐵力木。
而軟木或者柴木,就是其他的常用木料,比如榆木、楠木、櫸木、杉木、柏木,等等。
硬木的硬度確實很高。拿紫檀來說,見過加工場景就會知道,電鋸一上,火星子都能冒出來。但這也不代表軟木的硬度就很低,有的鋸起來一樣很費力。軟硬只是相對而言,個中差別未必很大。
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硬木類的東西,名字都是非常規的,比如紫檀,樹種并不叫紫檀樹,所謂的“學名”檀香紫檀,也是美化性的翻譯。黃花梨,更不是梨木。
但是軟木類,榆木就是榆樹,楠木就是楠樹楨楠。
原因很簡單,以前明清家具劃分的硬木和軟木,硬木全都是舶來品,本土不產,進口來的。軟木,則都是本土能產出的樹種。
現在卯爺說出“柴木”,還是帶著鄙薄的口吻的。
“卯爺,雖然木料一般,但這個盒子還真不錯,所以能恢復原樣最好。”余耀連忙說道。
卯爺笑了笑,“我雖然看不上柴木,但卻沒小瞧這做盒子的工手,不必擔心。我這就當著你的面弄。”
余耀本以為卯爺會準備什么復雜的工具,卻不料,只拿了一個類似搟面杖的木棒和一柄鋼尺。不過這鋼尺有點兒特殊,有一頭薄銳如鋒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