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言你也信。”上官雨淡然處之,卻又順話說道,“我母親是鼓勵我回國的,但是她自己卻不愿回來,日后她年紀大了,我說不定還得回去。”
“盡孝是應該的。”
兩人邊吃邊聊,一頓飯吃完,倒是融洽了許多。
吃完之后,上官雨也沒喊服務員,和余耀一起到了結賬的柜臺。
一頓飯而已,余耀也不會和他搶著付賬,站在一邊打量了一下。
柜臺后面桌上,供著個瓷質的財神;財神兩旁,一邊擺著一盆多肉,另一邊擺著一盆水仙。
多肉的花盆和水仙的花盆,都是青花瓷的。多肉的花盆顯然是現代工藝品,但是水仙的花盆,卻有點兒特殊。
甚至,說是花盆,并不確切。
這個水仙“花盆”,下面有兩三厘米高的類似梯形臺的結構,梯形臺上面,則是長方體的“池子”,里面被分成了六個小方格,每個方格里,都蓄了水,各養一棵水仙,一共六棵水仙。
梯形臺周圈,畫的是海水紋;長方體外壁,畫的是花卉。
釉色細膩肥厚,有很強的玻璃光澤,青花發色幽藍青翠,透紫。
余耀暗道,居然是一件萬歷官窯青花
嘉靖官窯和萬歷早期的官窯,青花發色多是這種典型的“佛頭青”。
這當然也不是一個花盆,這是一個格盒,分裝東西的瓷盒。
萬歷一朝,燒制的瓷器數量是明朝之最,不管是官窯還是民窯。萬歷時期曾經有人在文章中描述過當時的瓷都“火光炸天”,“四時雷電”。這是在夜以繼日地燒窯呢。
數量多,種類也多,大到龍缸,小到棋子。這個當成水仙盆的格盒,造型別致,就是萬歷朝創燒的新器型。
萬歷,是明代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四十八年。這個時期商業發展迅猛,而上一朝“隆慶開關”之后,瓷器也開始對外貿易。所以,萬歷瓷器產量劇增,品種也大大增加。
青花瓷作為當時瓷器的主力軍,數量自然是最多的。就拿故宮來說,所藏二級文物以上的萬歷瓷器,半數以上都是青花。
如今傳下來的萬歷民窯青花,自然遠遠多于官窯青花。民窯青花大多不規整,不精細,畫工草率,工藝粗糙,價兒也一直上不去。
但萬歷官窯,肯定是不會馬虎的;特別是早期官窯,胎體細密,釉色肥潤,而且仍舊使用進口的回青料,這些年價格上揚很明顯。晚期官窯的胎釉質量都有所下降,而且改用國產浙料,價格比早期官窯要低。
這一件青花格盒,是典型的萬歷早期官窯青花。問題在于器型不大,又不是受追捧的主流器型。但,二三十萬還是能值的。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