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兔毫盞,圈足處的垂流釉,如同燭淚,厚且不規則,但比起整齊的東西,這種參差不齊,卻別有一種自然美。
這只兔毫盞的垂流釉,也是不太規則。不過,余耀凝神靜氣,最終還是發現了一點兒不對勁兒。
這釉,垂流凝結之處,好像有點兒薄;而且因為薄,垂流地偏靠下了一些,快接近圈足的底部了。
現代釉料的配方和燒制過程,與宋代肯定不一樣。要說胎土,可以刻意粗一些;但是釉料,現代沒有古代的配方和燒制過程,就必須做得精細,不然的話,出不來“曜變”的效果。
但是,這一精細,主體釉料可以達到一種厚度,垂流下來的釉,卻很難掛出那么厚的效果。
在法律上,講究個疑罪從無,但是在古玩上,卻往往要“從有”。只要有疑點,哪怕沒有明確證據,對于買家來說,一般就不會輕易出手了。
余耀正在琢磨的時候,塑料標價牌被一個四十歲左右的男子拿走了
老頭兒對余耀笑笑,“還想讓你好好看看,現在也不用看了,這東西有主兒了。”
余耀長出一口氣,好在是看出疑點之后才有人搶,要不然,舉棋不定之際,卻被人搶了,還是挺添堵的。
余耀回身走到楊銳身邊,楊銳急切低聲詢問。
“吃不準,不過有疑點。”
楊銳點點頭,“那還行,這么貴的東西,要想搶,那必須全無疑點。”
這一輪過后,等待的時間又比較長,留出了去衛生間和吸煙室的時間。
等到新一輪開始的時候,老頭兒宣布,這是最后一件東西了。
而且,老頭兒還有些神秘地說道,“這件東西,算是放漏借此也給大家拜個早年,祝愿各位財源廣進,萬事如意”
雖然他這么說,但是眾人的表情卻都沒什么興奮的感覺。
放漏你們能有錢不賺怕是你們也吃不準吧而且是在吃不準的情況下,不真的可能性更大吧
最后一輪抽簽,運氣也確實不錯,余耀和楊銳都抽中了。
葉霽云沒中,直接和他倆打了個招呼,離開房間去貨款兩清,而后先走一步。
東西擺上來之前,余耀對楊銳笑道,“說了不跟你搶,你要看上了,給我遞個眼色。”
“我已經拿了兩件東西了,而且最后一輪,得拼快,你不用管我。”楊銳連忙應道,“而且他說放漏,定然是不容易吃準的東西,切莫錯失良機”
余耀也沒再說什么。
“不是沒有書畫類東西么”東西擺上來之后,余耀不由暗道,原來不是吃不準的東西,而是“雜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