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識就是有見識,那請吧”老黃起身,將余耀和沈歌讓進了里間。
老黃拿出來的,是一張寬20多厘米、長兩米多的經卷。確切地說不是一張,而是一截,不全。
余耀上眼一瞧,的確是唐代的黃麻紙,歷經時間長河,紙質已如枯褐敗葉。
字體純熟端莊,楷書中透出隸意。
經文是大般若波羅密多經的一小部分。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本是梵文,唐代由玄奘譯成漢文,一共十六會六百卷。在唐代,手抄大般若波羅密多經比較普遍。
“老黃啊,這,你是怎么來的”余耀一邊看,一邊問道。
余耀隱隱感覺,這很像是一百多年前敦煌藏經洞里被發現并流出的那批經卷。
1900年,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圓箓清理積沙,結果發現了藏經洞,這里面,居然藏有佛教經卷、文書、刺繡、絹畫等文物四萬多件,其中含有大量的唐人寫經。
當時正值清末,當地官員和有頭面的人,也沒認識到其價值,清政府保護不力,藏經洞里的大部分文物,被各國聞訊而來的“探險隊”給弄走了,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約有一萬件,清政府才派人護送運抵京城。
可就在運抵京城的過程中,還少了兩千件左右各種原因,內賊外賊都有。
“收來的啊”老黃介紹道,“前兩天有人送到店里來的。”
“收來的老黃,我看,這有點兒像敦煌藏經洞流出來的唐人寫經。”余耀干脆點明了。
“不像我還不收呢我看過很多圖片和視頻資料,是像。那批經卷,大部分流落國外,少部分流落華夏民間;不過,都是清末民國發生的事兒,只要后頭傳承有序,問題不大。”
“那,貨主是個什么人”余耀又問。
“是個老太太,說是老頭子生前留下的。”老黃應道,“我還特地問了問兒女同不同意,她說一兒一女早就把老頭子留下的東西給賣了這一張沒頭沒尾的,都不感興趣。她也是年前收拾打掃才想起來,心說干脆賣了置辦點兒年貨。”
“合著他們都不識貨啊”
“識貨的畢竟是少數人,黃麻紙再卷成一卷,一般人哪會覺得是好東西”
余耀點點頭,繼續審視經卷,不過看著看著,臉色越來越沉,最后眉頭皺了起來。
老黃在一旁察覺有異,“怎么到不了唐”
“這紙是沒問題,字體感覺也有唐人風骨,只是這墨色,似乎不太對頭。”余耀對老黃也沒過于客套,“你多少錢收的”
“不貴,幾千塊。有問題你直接說就行,也不會有什么大損失。”
“我感覺,這像是民國的老仿,而且很可能是那批極致高仿”余耀最終說道。
老黃一愣,“怎么個極致法兒”
。零點看書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