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板卡了一下,一時沒應聲,不過也停了動作。
余耀緊跟了一句“我只要買了,肯定不會退貨。”
“你只喜歡收藏壺”朱老板終于問了一句。
余耀點頭之后,朱老板便轉身進店,“你想要完整的,也沒了”
兩人跟了進去,余耀一眼就看到了擺在柜臺一角靠墻的那把白瓷壺,但是濮杰說的翡翠蓋兒卻沒有了。
“沒蓋了”濮杰脫口而出。
“蓋摔了,壺沒事兒。”朱老板也沒進到柜臺里面,順勢就在柜臺邊的凳子上坐下了,“既然你們都上門了,那就抓緊看吧”
原來,退貨的走后,朱老板想著小蜜跑了的事兒,越想越氣,居然抑制不住,抓起壺就想摔
這個壺比較特殊,壺身是半球形,壺口像個圓柱體,壺蓋也是,他這冷不伶仃一抓,手從壺身劃過,直接抓住了壺蓋,甩手而出。壺身只是晃了晃,壺蓋卻被摔了出去。
翡翠的硬度很高,但硬度和脆性是兩碼事兒,硬度高,劃不動,但脆性大,摔到瓷磚地面上,成了兩半。
一聲脆響,朱老板也后悔了,但后悔也晚了。
余耀和濮杰對視一眼,大致也能猜到是朱老板一時氣不過,濮杰給朱老板遞上了一支煙,余耀則拿起了白瓷壺審視起來。
這把白瓷壺不大,沒蓋兒的高度大約有十厘米,壺底直徑有個十二三厘米。形狀和濮杰說的基本一樣,而濮杰說的“三個帶孔的小耳朵”,其實是三個環形系鈕。
整把壺,除了足底露胎之后,通體白釉,沒有任何紋飾。
白釉質感如玉,濮杰是說對了。不過,濮杰說的釉色不對,雖然白里微微泛青,但仍舊屬于永樂甜白釉的范疇。
永樂甜白釉的名頭,大部分玩家都知道,但釉色其實并不是一成不變,白如糖的最多,但是偏青的也有,這種偏青,和之前元代的卵白釉并不同。
偏青的永樂甜白,主色調還是白,色感上發青是透出來的,強光一打效果又不一樣,而且,骨子里還有種發膩的感覺。
這種偏青的永樂甜白非常少見,所以濮杰就辨不清了。而且這種器型,在永樂甜白釉瓷器里也很少見,和釉色一結合,很容易讓人云里霧里。
不過,這種器型,明代永樂時期不是沒有過,最起碼有過錫壺的造型。同時,在臺島故宮博物院,也有類似的甜白釉瓷壺造型,不過只是整體類似,壺身的弧度更大,壺嘴要偏長一些,壺把是竹節。
余耀進一步結合胎底,最終判定這就是一件永樂官窯甜白釉瓷壺
不帶款兒很正常。因為官窯落年號款,從永樂朝才剛剛開始,所以永樂官窯相當一部分瓷器是不落款兒的,落款最多的是壓手杯,其他器型落款相對都不多。
最大的遺憾是沒了原蓋。既然原蓋沒了,這個翡翠蓋兒根本就不重要,摔了就摔了吧。
余耀也不由嘆道,幸虧沒把壺一起摔了啊
因為朱老板的情緒不佳,所以余耀認定之后,就麻溜地問價了。
“這壺最初是十多萬賣的。”朱老板一邊說,一邊看了看濮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