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你沒說清楚,我看個什么勁兒”林豐草頭也不抬,“你得給我具體說說畢竟這玩意兒有那么多人打眼漏寶了”
林豐草將這件抱月瓶揭掉報紙、擺在桌上之后,一邊繼續欣賞,一邊也忍不住絮叨起來
“你說,你賺了人家這么個大便宜,人家卻還把你當朋友了。”
“虧你還在行里混了這么多年,這能叫賺便宜么”余耀接口,“古玩行里,什么眼力,就該賺什么錢。而且,對他來說,敢開三十萬,就是往最高了喊的;在我這兒,他就是賺了。要是他之前想出手的時候,有個古玩店主肯出個十萬八萬的,他估計也就賣了。”
“你看,心虛了吧”林豐草本來也是開玩笑,話題接著便轉到了元青花上,“你說這元青花,和黃花梨還真好有一比”
“嗯怎么說”
“黃花梨是樹,算是長得慢的,可就是長得再快,它也有從幼苗到成材的過程。這元青花在元代中后期橫空出世,沒有歷史脈絡可循,沒有幼苗期,一亮相就是一棵參天大樹”
“其實我還真琢磨過這事兒。”余耀微微一笑,接著便說了說。
在他還沒有這般眼力之前,他就琢磨過。因為這些主要是歷史考古上的東西,基本用不上眼力。
青花瓷,最晚宋代就有了,也發現過實物。雖然以殘片為主,幾無完整器,但胎土和青料標本有了。
同時,元代早中期的青花器,和宋青花有很多相似之處,青料也是國產青料。這其中有很多民窯器,工藝和價值都不高。所以,廣義上的“元青花”,其實有很多是不怎么值錢的。
但是,所謂的狹義上的真正“元青花”,指的是元代后期使用麻倉土為胎、蘇麻離青為鈷料燒制而成的青花器。這和宋青花以及元代早中期青花,在胎土和青料上,實際上并沒有傳承關系。
元代尚白,樞府瓷卵白釉就是典型代表。在早中期,普通的青花器也并不起眼。那么,狹義上的元青花,為什么會在元代后期橫空出世呢
在余耀看來,最關鍵的成因是兩個改變。
第一,藍色鈷料蘇麻離青的傳入。藍色是文化的主色調,元代疆域很大,藍色蘇麻離青鈷料得以大量進入中原。
第二,在宋代,北方瓷器工匠的繪畫水準,是要高于南方工匠的,特別是磁州窯的畫片,宋代就很豐富了。而元代之后,大量北方工匠南遷,在瓷都形成了一個聚集地。
而瓷都,也有北方窯口不具備的優質瓷土麻倉土。元代和明代前期,官窯瓷胎多用麻倉土,明代后期開始用高嶺土。
如此,繪畫技藝到位的工匠來了,蘇麻離青的鈷料來了,用麻倉土燒制的官窯,就此出現了一種前無古人的絢爛青花器。
“所以,元青花是在這個歷史階段,三方碰撞后,嫁接出來的品種”余耀總結道,“北方的瓷畫工匠,瓷都的麻倉土,波斯的蘇麻離青。”
“我說,你研究夠深的啊”林豐草連連點頭,“這搞歷史的,研究實物不深;這古玩商接觸實物多,學術研究不夠。你這是合二為一了,要是深入調研一下,梳理擴充一下,都可以寫篇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