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分叉的“三角部分”,的確是有可能出癭木料的。
癭木料,簡單來說就是瘤疤料,又叫影木,有很多樹種都可能出現。本身是一種病態增生的結果,但從視覺效果上來說,卻又特別漂亮,所以價值往往要高于正常的木料。
在華夏,病態美常被認同并得以推廣,比如金魚。
大名鼎鼎的明代鑒定專著格古要論里面,詳細論述過癭木,還有過很多藝術化的定義,比如將有一種癭木花紋稱之為“滿架葡萄”。同時,認為花梨癭木容易出山水、人物、鳥獸紋路。
胖瘦兩男此時的狀態略顯緊張,商量著開始比量第一鋸從哪里下。
林豐草附耳對余耀說道,“大癭在根,小癭在腰,根腰相應。”
林豐草的意思很明白,根部和腰部最容易出癭木,但若是根部出不了,那腰部出癭木可能性也不會太大。
也就是說,根據根部的表現,林豐草此時對分叉的“三角部分”能出癭木,也不抱希望。
余耀在這方面經驗不如林豐草,不過他卻沉吟道,“這么粗的樹,根部和主干卻只有這么細的格,分叉上也沒格,這不正常。我猜,這分叉的地方,就算出不了癭木,格也有可能小不了。”
“這棵樹是不太正常。”林豐草想了想,“也許會出什么出乎意料的結果。”
結果的確出乎林豐草的意料。
因為這“三角部分”,真出了癭木雖然不大,有一個成人拳頭大小。
只是,這癭木也并不正常,布滿了裂紋從切面可以看到,裂紋不僅密集,而且很深。
這還不如出“格”因為這塊癭木料根本就沒法兒用,除非注膠才能強行加工。
林豐草不由嘆息,“沒想到真出了癭木雖然是非常規的,但今天也算是又上了一課”
一胖一瘦兩男,收獲的格,是根部和主干部分的一點兒,連搟面杖粗都沒有。這塊癭木疙瘩雖然帶裂,他們也沒放棄。至于會不會注膠上蠟之后拿來蒙人,這就不好說了。
但不管怎么說,十五萬賭這棵樹,那是賠大發了。
愿賭服輸。兩人雖然情緒不佳,但幾番相互低語之后,總體狀態還算平穩。
倆伐木工稍事休息,便提出接著把余耀那棵樹處理了,早完工早利索。
余耀點頭同意,一胖一瘦兩個男子轉而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這棵比較細的樹上。
余耀本來也沒抱什么希望,讓兩個伐木工按常規來就行。
樹倒。
根部沒看出什么,余耀又讓從樹頭下方相對粗一點兒的主干部位截斷。
白皮。
余耀想了想,“攔腰鋸斷吧”
還是白皮。
“繼續攔腰來”
最后,鋸得只剩下一米左右的連帶根部的主干,這時候,樹心冒出了可憐的一點兒格。
有多可憐火柴頭大小。
看了之后,余耀苦笑,“得,搟面杖也做不成了,繼續攔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