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聽賀文光這么說,待他放下后,也便上了手。雖然沒有賀文光說的那么夸張,但根據目測的青銅材質,手感上的確是偏輕的。
對比“滅魂”偏重的手感,這劍又多了一個疑點。
在余耀進一步審視的時候,賀文光拉開了工具包,取出了一個貼目式鑒定放大鏡。
余耀看完之后,他立即又看了起來。
鄭文治在青銅古劍方面,自認遠不如賀文光,而且東西送過來之前,他在另一現場看過,所以也就沒有再看,靜等這兩位大拿發表意見。
鄭文治是個大煙槍,見余耀看完,遞了支煙,但也沒問,怕打擾賀文光。
賀文光足足看了十幾分鐘,才摘下了放大鏡,接著便看向余耀,“我看,這不是春秋古劍。”
余耀點點頭,“和劍匣,應該是同一時期的。”
鄭文治手上煙灰飄落,“什么東晉仿制的驚鯢”
賀文光隨后便解釋起來,他說話語速比較快,而且涉及很多專業詞匯,好在鄭文治不是庸手,基本算是聽明白了。
賀文光說完之后,又讓余耀補充。
其實,余耀之所以比賀文光鑒定得快,除了眼力的情況,還因為他見過“滅魂”,形制雖不一樣,但越王八劍所用銅材,應該是一致的,所以余耀多了一個鑒定基礎。
不過,余耀最終還是沒說自己見過“滅魂”,他和祁長河雖然算不上深交,但人家是信任你才讓看,不經同意說出來總歸是不好。
而且,現在已經鑒定出來了,說不說的也不影響結果。
“我和賀所的鑒定要點差不多。不過,這都是從春秋青銅器和東晉青銅器的一些特征來推斷的,但咱們誰都沒見過真正的驚鯢,不知道形制是不是仿的一樣。”
鄭文治吸了口煙,“能仿制驚鯢,應該有真品參照吧”
賀文光敲了敲額頭,“這恰恰說明,江底有東晉王侯墓葬的可能性很大。如果東晉皇室藏有真正的驚鯢,王侯據此仿造,是有可能的。真正的驚鯢在歷史長河中佚失,這仿制品卻因為在水下古墓一直保存,剛剛被發現。”
余耀同意賀文光的推斷,“而且,如果是水下古墓,以驚鯢定陵,可免受水族侵擾。雖然是仿制品,但目的應該是這個。”
“如果是這樣,這水底的東晉陵墓,很可能已經被破壞了啊不然,定陵的驚鯢怎么會沉陷江底淤泥呢”
賀文光面色凝重,“這正是我目前最擔心的,只盼著盜墓賊手腳不利索,還能剩點兒什么,不是一座空墓就好”
話音未落,鄭文治電話響起。
“什么,潛水儀有發現”
鄭文治和對方通話足有十幾分鐘,問得很詳細。
“因為馬上要進行全方位探測,所以今天先下了潛水儀,范圍是從江北岸開始,先截取百米,逐漸往江南岸推移。沒想到,恰好在江北岸的這個區域,有重大發現”
鄭文治一邊說,一邊在桌上鋪開一張白紙,拿起筆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