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的攤主沒聽清他倆說什么,笑著招呼,“兩位有眼力剛才有個行家也看上了,只是不愿出價兒;這樣的好東西,我可不能便宜賣了。”
這一句話帶了好幾個意思,老周看著東西沒應聲,余耀卻笑呵呵應道,“既然是行家,說不定是因為東西不好呢”
攤主干咳兩聲,“他自己說是好東西。”
“再好的東西,也得價兒合適,要是出價太高,我們也拿不了。”
“還是先看,先看吧。”攤主沒再接茬說,心道這小伙兒看來是不太好糊弄。
老周此時冒出一句,“這青花用的什么料啊,怎么像化學料這又沒款兒”
攤主立即應道,“這哪是化學料這青料,典型的浙料啊”
余耀一聽,心道攤主肯定要朝康熙青花上忽悠了。果然,攤主又道,“別看不帶款兒,但這青料,這畫工,那就是官窯的水準。”
康熙青花官窯,不帶款兒的情況,算是比較多的,而且康熙青花確實也多用浙料。
只不過,這花觚所用青料,其實不是浙料;確切地說,是浙料和江西土青按照一定比例調制的青料。
老周接口,“你這意思,就是康熙官窯了你要是按康熙官窯出價,那我也不用看了。”
攤主嘿嘿一樂,“這可是您說的,我沒說。我只是提示一下,至于價格,我只管在進價的基礎上加,不賠就行。”
老周此時不由又扭頭看了看余耀。
余耀立即說道,“那就別啰嗦了,報個最低價。”
攤主伸出了三個手指頭。
“三百啊”老周撇嘴。
余耀心想,老周的心態還是沒穩起來,雖說是漫天要價、坐地還錢,你就是還三塊錢攤主也說不出什么,但既然看上了這東西,這一口太毛糙了點兒。
有時候,還價太低反而不好,容易激發對方的不良情緒;當然,這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具體對象具體應對。
攤主面兒上倒似不急不惱,但口氣不善,“你的價兒,得翻一千倍,老兄”
“三十萬”老周脫口而出,“太狠了這東西,我看清末民窯差不多。”
“哪有您狠啊就算是清末民窯,三百它是個價兒么”
余耀一聽,確如自己所想。別看攤主吹吹呼呼,但這東西絕對靠不上康熙官窯,攤主應該明白,只是找個“靠山”而已。康熙青花,乃是清代青花之最,無論從胎釉青料,還是畫工,那都不是這個成色。
攤主本來伸出三個手指頭,應該是想報三萬的。可是老周的“三百”太離譜,攤主雖然表面不動聲色,但心里估計肯定不爽,竟也便跟著離譜了一把。
老周其實也看不透這東西,但是他往崇禎官窯上靠了之后,余耀并未反對,所以他覺得至少也是明末清初民窯的精品。
若是如此,三萬太高,三千太低,他一時隨口卻壓了個三百;可沒想到,攤主居然回了個三十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