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耀一聽小周這么說,便沖老周點了點頭,隨后又笑著對小周說道,“我以前見過類似的,這算是蒙上了。”
這當然不是蒙的,是綜合分析得出的。分體的青銅佛像一般多是坐像;而這種青銅大坐像,釋迦牟尼像較多,在明代的嘉靖萬歷時期又比較常見,佛頭偏大、面部豐滿、衣飾紋理流暢,是其典型特征。
這種佛身和蓮座分鑄的佛像,俗稱“兩拿佛”。
坐像比人還高,那寬度就會比人寬多了;這么大的佛像,能安然度過特殊時期、得以完整保存并不容易。當然,這是說真品的前提下。
老周一看余耀點頭,便立即應道,“這樣的東西,應該看看。不過小周啊,咱們先小人后君子,我們要是看不上、不出手,你和你的朋友可白忙活了。”
“看您說的,做生意哪能樁樁一蹴而就我也不懂青銅佛像,這也是跟您學習了啊”小周很會說話。
“行,那咱們就趕緊出發吧”
小伙兒開著面包車到了一個村子。說是只有五十里,可是出城之后去往這個村子的路大部分不好走,一路顛簸,就會覺得遠。
這村子在一處小山腳下,村前還有一條小河,好在河上的石橋比較寬,面包車能開過去。
到了村西頭一個院門口,小周扣響了門環。開門的是個老大爺,瞅著得有快七十了,倆門牙都沒了,說話有點兒漏風“周記者來了”
“啊”一聽“記者”這個稱呼,老周不自覺地出了一聲。
“馮伯,來看佛像的老師也姓周,還有和他一起來的朋友。”小周笑著應了一句,又扭頭對老周簡短解釋道,“馮伯還是我當記者的時候認識的,后來一直沒聯系,前些日子在市區又碰上了。”
“周記者是大好人啊,當時我家二小子在城里打工,黑心老板拖欠工錢,是她寫了文章見了報”
馮伯一邊把他們讓進院兒,一邊絮叨起來。
這個院子不小,正房門前放了一張小方桌,上面還擺好了花生瓜子水果啥的。
“老婆子出去了,快坐,先歇歇。”
“不用了馮伯,先看佛像吧”小周連忙說道。
“也中,看完了可別忙走啊”馮伯便帶著他們來到了后院。后院也不小,但是余耀放眼一看,卻沒看到佛像。
馮伯來到后院墻邊一處玉米稈垛子邊,扒拉開了。
原來這青銅佛像,在垛子里面。
“馮伯,那我們先看看了。”老周一邊說,一邊招呼余耀上前。
濮杰在后面湊不近,正好問問馮伯,“馮伯,這大家伙是怎么來的啊”
“我們這村啊,叫蓮花村,原來村西十多里,有座蓮花寺,這佛像啊,本來是當主佛供奉在寺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