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老太太看著應該有七十多歲了,衣著樸素,但收拾得很是干凈利索,齊耳短發,容貌端莊,言談之間平和溫良。
“小伙子,今天謝謝你了,你是這格古齋的店老板啊”
“嗯,小店,談不上什么老板不老板的。”
“我姓王,小伙子你貴姓啊”
“王奶奶,我姓余,叫我小記余好了。”
“小余啊,你這里賣古玩,還收古玩么”
余耀聽了這話,不由一愣,心說隨便碰上一個老太太也有古玩要出手可轉而一想,也不奇怪,老太太到這有幾家古玩店的老街上來,沒準兒就是來賣東西的。
“收啊。做生意,都得有進有出。”余耀隨后應道。
“那你看看我帶的東西能收嗎”
“不忙,您先休息好了。”
“吃了藥就沒事,我恢復過來了。”老太說著,便拉開了布藝提包。
老太太拿出了一個錦盒,又從里面拿出了一個葫蘆。
不是普通的葫蘆,而是蟈蟈葫蘆。
肚略圓,腰略細,敞口,紅潤油亮。
口上罩了白色的蒙芯,看著應該是牙的,而且帶雕工,中間雕的是蓮葉蓮花。
蟈蟈葫蘆,又叫鳴蟲葫蘆,就是養蟈蟈養叫蟲用的;蒙芯,就是鑲口配蓋子。養蟈蟈的葫蘆,自然得有氣孔,蒙芯自然有空兒、有類似網眼的東西,以便透氣,也是為了能聽到蟈蟈的叫聲。
“我上手了”余耀大致端詳之后,眼睛不由一亮。
“你看吧。”老太太笑吟吟說道。
葫蘆本身余耀基本已經看明白了,上手之后重點看看了牙雕的蒙芯。
這蒙芯是二層樓臺,也就是鏤空的底子上多加了一層雕刻。這一層雕刻紋飾,會極大提高觀賞性。蟈蟈葫蘆的蒙芯題材廣泛,動物人物植物物景物都有。
這一件上雕的是蓮花,余耀仔細察看,不由暗暗稱贊。
這蓮花雕得精細生動,巧妙利用了牙的紋理來表現蓮花和蓮葉的層次,而且還有兩滴露珠,是利用了牙心最潤的地方巧雕出來的。
“這是宮廷的工手啊”余耀心中嘆道,“難道這一件蟈蟈葫蘆,竟然是三河劉和董三保聯手制作”
三河劉是清代咸豐朝制作葫蘆蟲具的頂級高手。和康熙朝的大太監梁九功不同,三河劉主要是活躍在民間。
他是京東三河人,制作的葫蘆蟲具雖然都是光素,但絕在造型和做工。晚清時期,三河劉葫蘆的價錢,已經超過了官模葫蘆。據說到了光緒年間,買一只三河劉的蟈蟈葫蘆,就需要上千兩銀子。
而董三保,則是咸豐朝造辦處如意館的牙雕師。
當然,他到了造辦處如意館之后,估計是不可能和三河劉聯手制作一件蟈蟈葫蘆的。但他在進宮之前,就是牙雕師,民間也有少量作品傳世。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