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這樣靜靜的走了,留給父母的是后悔和撕心裂肺;留給老師的是不解;留給專家的,是譴責。或許再過個幾年,人們就會漸漸遺忘她;也許偶爾提起,也不過是一句“那個女孩心理她承受能力太差了”,可是,真的是這樣么
不不是的我聽見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吶喊著。
我不禁側目。
忽然有些疑惑,這一切的發生,究竟是誰的錯我的心里已經有了答案。
經常我們會說孩子太脆弱,是缺少挫折教育。什么是挫折教育很多人認為,是沉重的學習任務,是打罵和羞辱,其實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在他們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給他勇氣,陪他跨過一道道坎,而不是挖坑讓他掉下去,再讓他自己爬起來,爬不起來就叫脆弱。
沒有喘息時間的課表,沒有絲毫放松的學習要求,無限拔高的課程難度,堆積如山的作業,他們如同機器,三點一線的掙扎著;回到家,面對的卻是父母的責備、一臉的恨鐵不成鋼。
孩子的肩膀太過稚嫩和弱小,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堅強,在一次次的心灰意冷中,漸漸開始麻木,再后來,便是無法挽回的撕心裂肺。
黃山一中的一位學子,也以這樣慘烈的方式離開了。他本是學校的學霸,是被所有人羨慕的存在,他家境優渥,就像里的男主角
突然憶起無意間看到的新聞,一位高三女孩從自家17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花季的一生,即便很多人認為這個女孩心靈脆弱,我卻不禁想問孩子為什么會脆弱在什么情況下,人才會崩潰得敢從17樓跳下
只有人生的無趣、無望,極度刻板枯燥的生活,以及不被理解、不被關心,找不到任何愛,想不到任何退路,才會如此決絕地告別人生,哪怕是在別人眼里異常輝煌的人生。
女孩今年18歲,考取了這所理想的中學,在鄰居眼中,她“成績好、懂禮貌、孝順”,是“別人家的孩子”;父親是個成功的企業家,母親是一名教師。由于家庭的原因,父親常年忙于事業很少發表意見,家里成了母親的“一言堂”。
母親以為孩子繼承了她和丈夫的優秀基因,是一個天才,她將所有期望都傾注在孩子身上,為孩子安排好一切,每一次規劃,都認為是對女兒的愛,從未想過,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個普通人。因為母親的強勢,使女孩越發內向,她沉默的接受母親強加給她的一切,補課、學書法、學鋼琴壓力越來越大。
一次月考,女孩發揮失常,心情不好的她正躲在房間玩手機,母親氣沖沖的推開門,語氣憤怒的訓她,認為她對不起自己的培養,更是將手機扔出窗外,女孩突然精神崩潰,從17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且短暫的生命。
她就這樣靜靜的走了,留給父母的是后悔和撕心裂肺;留給老師的是不解;留給專家的,是譴責。或許再過個幾年,人們就會漸漸遺忘她;也許偶爾提起,也不過是一句“那個女孩心理她承受能力太差了”,可是,真的是這樣么
不不是的我聽見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吶喊著。
我不禁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