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宮婦人與幾位皇子先后過來,守在床前大哭。
方拭非只是退出人群,有種無所適從之感。
中書令等人就先前的對話,選了個地方秘密商討。剛處完要事回到家中,還未洗漱,又接到陛下陛下崩逝的消息。險些暈過去,立即穿著衣服,跑回宮中。
禮部尚書等人負責處理陛下喪事。打理陛下遺容,請人為陛下穿戴好衣服鞋帽,還要準備器物等陪葬。來來去去很是忙碌,管不到方拭非太多。
京城中跟著掛滿白布,在喪期間不得狂歡慶賀。
實在是百姓也無心慶賀。
顧登恒在位期間,雖小有動蕩,可政治尚算清明。稅賦一直未曾加重,縫災年還會減征。尤其是京師,顧登恒看守嚴格,貪腐苛政的情形比其他地方少上太多。再者朝廷重視科舉,文人風氣大盛。
能吃得飽飯,存有余糧,甚至還能優學入仕,無論與哪個朝代相比,都算得上是好日子了。
百姓平時雖不問朝政,但也知曉一二。一面為勤勉君王去世而難過,一面也為后繼無人而郁郁。亦是哀嚎痛哭。
宮門內外皆被黯然籠罩。
顧登恒駕崩的消息要向外宣告,同時傳向邊關。各官署中又有一堆冗雜事務。小斂當天,許多官員無暇進宮。
方拭非想幫忙,卻完全插不上手。
顧登恒駕崩第一晚,顧澤長等人被安排守夜。顧澤長想喊方拭非一同前去,被禮部尚書宛然拒絕。
“方御史還是不要沾手的好。”禮部尚書說,“以免惹禍上身了。”
方拭非應允。
守夜都是幾位皇子該做的事,方拭非的身份過于敏感,若是在靈堂前吵起來就不妙了。
禮部尚書沉吟片刻,說道:“方御史你進去上柱香,就出來吧。明日大斂,重要。你定要回去好好休息。”
顧登恒已死,她不能繼續留在宮中。
宮中北衙禁軍怕是不會給她好看。而另外的南衙禁軍,在遺詔公布前,也未必會聽她的話。
御史公擔心她的安危,親自將她帶出宮門,送到御史臺,要她在官署中過夜。
先前顧登恒召集百官,向眾人挑明了方拭非的身份,還直言要將皇位傳給她。雖在遭百官反駁拒絕之后,事情暫且中止,可之后是如何打算,官員卻并不知曉。
后顧登恒再次議事,只叫了中書令等幾名重臣。或許是定下了最終的人選,可幾位官員出來之后,并未透出任何口風。
尋常官員又不敢再出言相問,所以不得知曉內情,心中很是忐忑。
他們倒是想好了,若陛下執意,還是要反駁的。
然陛下尚未入殮大葬,他們不敢在這等關頭貿然挑事,驚擾陛下安寧。便暫且選擇靜觀其變。
·
第二日大斂終于還是來了。
將顧登恒遺體抬入棺木中,諸王與百官整齊列隊。皇子公主等行大斂之禮。
人群中傳出聲聲哽咽,有高有底。眾人低眉垂首,靜力不動。
此時,方拭非拿著圣旨,從隊列中間走出來,去到前排。
人群頓時開始騷動。
中書令、御史公等幾名官員,跟著出列,站到方拭非的稍后處。
眾臣慌了。
方拭非郎朗開口:“陛下生前有命,由方某,來宣讀遺詔。”
眾人未盯著方拭非,反而是第一時間,去瞧裴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