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掌控數國,除本國外,其他國的豪族也會聽命行事。
王默雖是第一次聽到對馬國,但在他想來,這個對馬國與肥前國一樣,都是扶桑眾多“小國”中的一個。
宗貞義所屬的對馬國宗家,應該是對馬國的一大豪族。
其實,王默的猜測大致上沒問題,宗家確實是對馬國的一大豪族,甚至可以說是對馬國的領主。
謝日所提到的宗重尚,乃宗家第一代家主,按扶桑人說法,又叫當主。
此人本名叫惟宗重尚,據說是扶桑某個天皇的后裔,年輕時在位于扶桑西海道地區的“太宰府”當過官,做過“地頭”。
西海道就是古代日本“五畿七道”之一。
此制度始于奈良時代,因深受大唐文化影響,天皇將全國化為五畿七道。
五畿就是京畿地區內的五個令制國,畿內為帝都所在地,類似于京城與京師。七道就是京畿之外的日本全土,以“道”稱之,每個“道”所轄多個令制國。
西海道有十一國,范圍大抵就是現在日本九州島以及周邊島嶼,肥前國與對馬國便位于其境內。
太宰府曾是西海道的最高行政機關,設有太
宰帥一職,負責西海道的所有事務,可謂位高權重。只因后來幕府成立,朝廷勢力衰退,連天皇都成為了名義上的國家領袖,政局由“武家”所掌控,太宰府就漸漸失去了原有的地位。
當時控制對馬國的是一個名叫阿比留的豪族。
此勢力頗強,公然不服從太宰府的號令,太宰府便命令惟宗重尚帶人討伐阿比留一族。
結果一場大戰下來,惟宗重尚以弱勝強,將阿比留一族擊敗,并取而代之,成為了對馬島的新一代豪強。
后來,惟宗重尚改名為宗重尚,據說是因為仰慕中土文化,想要和中土開展海上貿易。
可是好景不長,蒙古人入主中原以后,想要征服扶桑,便與高麗聯兵出海攻打扶桑。
對馬國首當其沖,宗重尚的兒子戰死,宗家遭受重創,一度失去對對馬島的控制。
過了數年,當蒙古兵與高麗兵再次攻打扶桑時,宗重尚的孫子率軍抵抗,頗有戰功。
隨著元朝久攻不下扶桑,不得不退兵,宗家的名聲遂在整個扶桑國內傳開,影響力大增。
多年之后,扶桑內亂,進入南北朝時代,宗家的當主審時度勢,選擇投靠幕府將軍,取得了“守護代”的身份。
再后來,扶桑統一,宗家的一位當主成為了“守護”,正式成為對馬國的唯一豪強。
此后有一段時間,因為受到倭寇的騷擾,取代高麗的朝鮮國,曾派大軍攻打對馬國。宗家不敵,只好求和,并與朝鮮國簽訂協議,成為了朝鮮國的“外藩”,向朝鮮國進貢。
扶桑朝廷得知此事以后,雖然震怒,但因為幕府將軍的權勢不比以前,各地豪強虎視眈眈,最后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就這樣,對馬國與朝鮮國的來往越來越密切,宗家幾乎壟斷了所有朝鮮國的貿易。
不過對馬國宗氏畢竟是扶桑人,再怎么與朝鮮國來往,也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先是誰。
對馬國現任當主名叫宗貞國,宗貞義就是此
人的兄長。
宗貞義之所以沒有當上宗家的當主,成為對馬國守護,不是因為他的能力不足,而是受到身份限制。
他年輕的時候,喜歡學武,到處拜師學藝,后來拜在一位扶桑高人門下修煉劍法,等他學成回到家中,才知道自己的弟弟宗貞國,已經過繼給宗家的當主做養子。
那也就是說,他們兄弟的親生父親,從來沒有做過宗氏當主,更不要說對馬國守護。
八年前,宗家當主去世,宗貞義的弟弟宗貞國便以繼承人身份成為了宗氏第十一代當主,新任對馬國守護。
然而就在當年,宗氏的兩個家老認為宗貞國沒資格繼承當主之位,居然聯合部分宗氏家臣起來反對宗貞國,宗貞義在外聽說后,立刻趕回對馬國,幫助弟弟打敗了那兩個家老。
因為在平亂的過程中,宗貞義展示了高超的劍法,所以被對馬國的人尊為“對馬第一高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