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默不由一怔。
六根乃佛家語,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
眼為視根,耳為聽根,鼻為嗅根,舌為味根,身為觸根,意為念慮之根。
佛家修行,一旦到了遠離煩惱的境界,就是六根清凈,無欲無求,可得大神通。
“無染寺”羅冥一臉沒聽說過的樣子,“那昆崳山我聽說過,知道它是道家名山。昔年有個名叫王重陽的真人,自終南山而來,創立了名動天下,
影響深遠的全真派,被尊為北五祖之一。那昆崳山中也有佛寺嗎”
“當然有。”祁云鶴笑道,“據我所知,那無染寺以前叫無染院,建于東漢年間,幾經修葺,到了唐朝,遂成昆崳山第一大寺。
昆崳山也曾是佛門興盛之地,傳說鼎盛時期,峰峰有寺廟,香火不斷。后來,王重陽云游至此,創立了全真派,修真布道,門徒眾多,漸漸地,昆崳山就成了道家名山”
突聽一個聲音冷笑道“那昆崳山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道士隱居山中修行,真要追根溯源,那也屬于道門,豈能輪到佛門”
王默扭頭看去,見說話之人是個須眉皆白,卻又面如冠玉的道士,身背長劍,腰間掛著一個葫蘆形的飾物,像是某個門派的標記。
祁云鶴說道“我知道啊。”
“那你為何不提”
“不是我不提,而是羅兄問的是無染寺,我當然只說無染寺。我師父乃修道之人,我就算偏心,也只會偏向道門。”
“哼”
那道士面露不信之色。
突然,有個聲音說道“那全真派教祖王重陽又叫王喆,乃陜西咸陽人,本是富裕人家,然而他所處的年代,正值北宋淪亡,金人入侵。他憂國憂民,不但文武雙全,且還把所有家產拿來組織義軍,抗擊金兵。
據說他的修為已經入神,曾以一人之力對抗金國三十六個大高手,不料就在他快要取勝時,跑來了一個仇家,與他相斗,遂使兵敗。
后來這位真人隱居于終南山,掘地穴居,取名為活死人墓,還在墓前掛上方牌,書曰王瘋子靈位。
七年之后,王重陽離開終南山,前往山東傳
道,收了七大弟子,被后世尊為全真七子,全真派因此而名震天下。
那一年,王重陽五十八歲,段位已達入神中段,武功更是深不可測。
可就在這位真人返回故里的路上,卻突然羽化,好在全真七子個個道行高深,此后到處傳道,廣收門徒,使得全真派成為了北方第一教門,無派能比。
那全真七子中的一人,名叫丘處機,曾率領門徒遠赴西域,會見蒙古大汗鐵木真,大受推崇,稱他為神仙,請他住持道門,全真派從此走上巔峰,持續了幾十年。
元朝統一天下后,以全真派為首的道門北宗與道門南宗交流修行之法,有個道人,叫什么陳致虛,本是道門南宗中人,卻十分推崇北宗。
他在元皇帝的支持下,合并了道門南北二宗,稱為全真,一時之間,全真派就成了天下第一。
但所謂盛極必衰,全真派后來分化,勢力大減。
那一年,龍虎山正一派的天師,名叫張正常,不知因為何事,與全真派的掌門比武,結果擊敗了全真掌門。
那正一派源自于天師道,乃道教祖師張道陵所創,遠比全真派早得多,弟子三千人,奉太上老君為祖師爺。
張正常擊敗全真掌門后,就被元皇帝封為國師,正一派的勢頭就壓過了全真派。
大明立國,張正常入京慶賀,洪武皇帝認為天師名頭太大,于是廢除天師之名,改稱真人,由張正常統領天下道門,賜印信,等同于二品官。
張正常羽化后,他的兒子名叫張宇初,道行更深,二十多歲就做了真人,掌管龍虎山天師府,統領正一派,四十歲時,武功便不在武當派掌門之
下。
大約在七十年前,張宇初奉皇命進入武當山,尋訪武當派祖師張三豐,可是沒有結果。
就在同年,武當山突然來了一個全真道士,叫什么趙玄樸。
此人自稱全真派門下,與張宇初大打出手,武當派掌門見他們打得甚是激烈,擔心鬧出人命,就勸住了他們。
那趙玄撲臨走之前,曾留下話來,說有朝一日,他門下徒子徒孫還會找正一派的麻煩”
說到這里,那人話鋒突然一轉“不知道長與那趙玄樸是什么關系”
那道士雙眉微微向上一揚,說道“你說的這位趙真人,乃貧道師祖。敢問尊駕是哪一位”
那人笑道“在下姓孫,名叫孫悟然。”
孫悟然
許多人都是心神一震。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