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東之地
東海龍宮
王默有點懵。
他知道東海龍宮是什么。
可別說東海龍宮了,即便是東海龍王,也只是虛幻之物。
四海龍王中的那位“東海龍王”,根本就不是真的龍王,只是個綽號而已,就跟人的名字一樣。
如果世上真有東海龍王和東海龍宮,上天入海,呼風喚雨,又豈是凡人可以抵御的
“我說的東海龍宮不是神話傳說里的東海龍宮,也不是龍海龍王住的地方。”蟲不二解釋道,“傳說七百多年前,正值開元盛世,大唐在唐玄宗李隆基的統治下,天下大治,四方來朝,盛況空前。
那一年,朝廷在現今的寧波府設立了明州,其下有四個縣,其中一個縣叫翁山,管轄范圍就是舟
山群島。
某年某月某日,翁山極東之地突然顯靈,出現了一條神龍,據說當地漁民全都看見了,無不頂禮膜拜。
后來唐玄宗聽說此事,認為是吉兆,就派了一個大官去翁山,要建一座前所未有的大宮殿。
那個大官到了翁山以后,找來找去,最后選定一座海島,在島上建了一座宮殿,耗時十多年。
依唐玄宗的意思,等這座宮殿建成了,他就會親臨此島,不但要為宮殿取名,還要在宮殿里住上一段時間。
可是宮殿剛一建成,就爆發了安史之亂。
原來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以后,就開始沉溺于享樂,親小人,遠賢臣,尤其是那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在楊貴妃得寵后飛黃騰達,官至宰相,專權任性,敗壞朝綱。
所謂國將大亂,必有妖孽,指的就是這個意
思。
那安史之亂經歷了八年多,也不知多少人因此而無辜喪命。
唐玄宗連皇帝坐不穩了,又怎么可能還有心情去看宮殿,早把建造宮殿的事給忘了。
就這樣,那座宮殿建成后,一直屹立在海島上,也沒有個名字。
時間長了,漁民們就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就叫東海龍宮”,每到節日,許多人都會跑去宮殿前跪拜,希望能風調雨順。
一百多年后,有個叫朱溫的人,原本是唐末起義軍的一個大將,后來歸附唐軍,鎮壓起義軍,被唐皇帝賜名為朱全忠,官拜節度使,進封梁王,逐漸成為了唐末最大的割據勢力。
那年,朱溫帶兵進入關中,控制了大唐皇帝,隨后又把皇帝殺死,立皇太子為小皇帝。
小皇帝畏懼朱溫,就把帝位禪讓給朱溫,朱
溫因此代唐稱帝,國號為梁,史稱后梁,大唐滅亡。
傳說就在朱溫稱帝當天,京城發生了一場地震,與此同時,位于東極島上的東海龍宮,驟然粉碎,從此消失。
不過那朱溫后來也沒有好下場,被他的兒子殺了。
由于東海龍宮倒了,加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此后許多年,再也沒有人踏入東極島,此島漸漸荒蕪,許多人都不知世上還有這么一座島,更不知島上曾經有座東海龍宮。
幾十年前,聽說四海神龍曾在東極島上建了一座別院,取名為神龍院,所以此島也叫神龍島。
可沒過幾年,四海神龍就退隱了,不知去向,神龍院遂改名為龍王宮,此島又被叫做龍王島。
據說東海龍王曾在龍王島上住過幾年,后來也不知怎么回事,龍王宮被一把大火給燒了,龍海龍王就帶著手下去了別處。
從此,龍王島就又成了荒島。
但不管是神龍島還是龍王島,名字都很短暫,一直以來,民間都把此島叫做東海龍宮,也有少部分人稱之為東極島。”
王默聽后,不由心想“自古以來,人們都推崇忠臣,厭惡叛臣,其實做人何嘗不也是如此那些出賣朋友的小人,注定會被千夫所指,而對朋友忠義的人,即便生命短暫,也必定會被后人記住。”
這時,只聽一個聲音說道“這東極島雖然有極東之名,其實并非極東之地,不說東海深處還有諸多島嶼,即便是舟山群島一帶,也有幾座海島比它更東。”
聞言,王默和蟲不二轉過身去,見是一位身材高大,相貌不凡的男子,約莫四十歲。
王默不認得,但蟲不二知道此人名叫白驚天,自稱來自福建泉州府。
“原來是白大俠。”蟲不二笑道。
“白大俠”王默暗想,“莫非此人乃正道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