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契機就是讓那些一直處在幕后的配音演員走到臺前,被觀眾熟知,像其他娛樂明星一樣,他們也會擁有自己的粉絲。
對了。
那位叫做沈言的配音演員,在微博上就有七十萬的粉絲,雖然粉絲數量還比上一個三線小明星,但這至少代表著這一行是有很大的潛力,是可以更深層次地去挖掘。
特別是二次元文化的崛起,acg文化的發展,那也是一個很大的受眾群體。特別是90后和00后,一定會深受這個群體的喜愛。
配音演員不是沒有機會成為偶像的,不是沒有機會成為明星的。
看看島國那邊就知道了,那里的配音演員也就是聲優,就像是明星一樣,有著一大群的粉絲。
既然連一個小小的島國都可以,為什么咱們華夏不能
調研完了之后,徐雨就開始寫這個節目的策劃書。
憑借著這次調研的數據,她相信領導會同意她這個節目的錄制。
寫了差不多四五天,她終于把這個節目第一版的策劃書寫了出來,里面包括了寫這份節目策劃書的背景,經費的預算,節目需要邀請的嘉賓人選,以及節目的賽制和節目的特色,在里面都寫得清清楚楚。
看著電腦里的資料,徐雨的臉上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連續熬夜了幾天,終于把它搞定了。
坐在電腦前伸了個懶腰,身前的風景一覽無余,寬松的上衣底下,可沒有任何東西呢。
不過好在她是在家里,也沒人會看到這么香艷的一幕。
她把這份策劃書拷貝進了u盤,然后順便打了兩份紙質版的節目策劃書出來,等明天去了臺里,她再準備把這份策劃書給臺里的領導審核。
對了。
忽然徐雨想到了一個問題,就是這個節目該叫什么名字好呢
與聲音有關的
徐雨陷入了沉思,在想著這個節目該叫什么名字好。
“叫鐘磐之音”
“不行太文藝了,一看就是紀錄片的類型。”
“玉石之聲也不行,會讓人以為是古董節目呢。”
“林籟泉韻又太內涵,一般人很難以理解。”
“那叫聲音的世界好像也很一般,有點太過于直白。”
“聲色”
一連想了幾個,可是徐雨自己都很快否決了,并沒有想到一個比較好的節目名稱。
她總覺得這些名字,都不太符合自己這個節目,要么就太文藝,要么就太直白。
唯獨想到了一個以“聲色”開頭的,但是后面又想不下去了,總不可能后面接個犬馬吧。
所以她有否定了這個名字。
給一個節目取名字,這是一個很有講究的。
“如聞其聲,如見其人”
這是這個節目的核心。
如果以這個節目的核心為主旨,取一個名字。
那么該取什么好呢
徐雨沒想到自己在寫完了節目策劃書之后,自己竟然被節目名稱給難倒了,想了好多個都沒想好這個節目叫什么名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