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秧田里的禾苗已經青青蔥蔥,微風吹拂,翩翩起舞。這是到了插秧的時節了。
青年農場的知識青年們早就摩拳擦掌準備大干一番了。水田還是仙基橋的鄉親牽牛過來幫忙犁好的。
“這一陣,夜校先停一停,大家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插秧上面。茂林書記說了,插秧必須爭分奪秒。這秧門期時間有限。越早將秧苗插下去,對禾苗的生長越有利。
“咱們的稻種出了點問題,秧苗長勢稍微差一點,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再出問題。否則我們的口糧還得朝著仙基橋伸手。根據上級精神,今年還會有一批知識青年來咱們青年農場。我們不光是要滿足我們自己的口糧,還得準備好這些后來的同志的口糧。”趙建國的話剛說完,青年農場大坪上開會的知識青年們便是一陣鬧哄哄的。
“還會有人來啊?”
“是啊。難道要把所有的年輕人都趕到農村來么?”
“難道你們還沒看出來?我們這些人就算待在城里,有地方安排我們么?現在糧食短缺,把我們這些吃閑飯的全部趕到農村來自生自滅,不是解決問題的捷徑么?”
“你怎么這么說話?來的時候,誰強迫你了?還不是自己主動寫志愿過來的。現在嘗到了苦頭,就說這樣的話,是不是太不應該了?”潘小玲看著剛才說話的那個男青年。
那個男知識青年有些不敢面對潘小玲的審視,低下了頭:“我就是隨口說說,發泄一下心里的煩悶而已。”
“既然當初是自己決定下鄉的,就不要怨天尤人。”潘小玲說道。
趙建國也趁機說道:“潘小玲同志說得沒錯。當初,我們是滿懷一腔熱血上山下鄉,不能因為一時的困難打退堂鼓。其實從下鄉到現在,我們經歷了很多事,從這些事里面,我們得到了痛苦的教訓,但是這些經歷也讓我們成長。我從來沒有后悔當初的選擇,而且要堅定的走下去。如果我們沒來仙基橋,也許我們還在城里無所事事。但是在這里,雖然很辛苦,但是沒一天都過得很充實。”
“建國說得對!我們有緣走到一起,就該齊心協力。在這里,我們可以盡情發揮我們的才能。為什么不能夠在這種艱苦條件下創造一片天空呢?”戴復東立即呼應道。
知識青年們一下子熱血再次沸騰起來。雖然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們會再次低沉,也許是歷盡千辛萬苦之后,也許是經歷種種磨礪之后,但是至少現在他們已經有了繼續下去的斗志。
因為第一次插秧,為了讓秧苗插得更好看一下,知識青年們特意讓兩人專門拉線,其余的人則將秧苗插在那條線上,插完一行,然后繼續將那條線前移。這樣插出來的稻田確實很美觀,但是他們的進度卻因此非常緩慢。一二十個人,一天的功夫竟然才插了三四畝田。這樣下去,青年農場的稻田半個月都插不完。快要到秧門期了。
“這樣下去可不是個辦法。這秧不能夠及時插下去,會壞掉的。”趙建國可沒忘記周茂林的告誡。
“可是現在我們的速度根本提不起來。”戴復東說道。
“我看插田不要講究好看,插下去保持一定的行間距就行,沒有講究那么美觀。兩個拉線的人完全就是浪費勞動力。另外因為對齊,也耽誤了不少時間。現在這種情況,我們沒辦法講究美觀。”馮萬林說道。
“我贊同馮萬林的意見。禾苗只要保持適當的行間距就行了。排那么整齊也不會增加產量,反而是耽誤我們的時間。仙基橋人插秧,就不像我們那樣拉線對齊。他們速度快得多。”吳婉怡說道。
“他們本來就比我們熟練。比我們快不是很正常么?”周祥林說道。
“是很正常,但是他們一天一個人差不多可以插一畝田,我們才插了多少?這樣下去,一個月都不一定能夠把所有的田都插好。”吳婉怡說道。
“都別吵了。這樣下去不行,得趕進度。我同意不再拉線,但是行間距要注意保持。大家插秧的時候,自己估摸。”趙建國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