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婉怡要趕回去上課,所以常興一行先奔赴東海。
到了東海的時候,吳家人全部來迎接常興一大家子。
沈竹茹特別熱情,對老道都客氣得不得了:“你是常興的師父,就跟常興父母一樣。那我們就是親家了。親家,你到了阿拉這里,不要太客氣了哦,就跟自己家一樣的。”
老道笑了笑,他道術不高,但是人情世故比常興精通得多,見人說人話,逢鬼講鬼話。沈竹茹這種勢利女人,老道一眼看出來。但是人家畢竟是婉怡的娘。無論怎么樣,總還要給吳婉怡面子。
吳篤明則有些尷尬,他是一個做學問的,不會做樣子,也不會講假話。就他一個人醉尷尬。
“常興,你在香江做得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回來了呢?你這事不該這么毛糙做出決定,該跟我們商量一下。我是沒有什么文化,但是你爸爸有。他就覺得有些事情沒考慮仔細。哎,你說話啊。”沈竹茹聽說常興準備回國內,不去香江了。這讓沈竹茹心里憋悶壞了。
吳篤明清了清喉嚨:“常興,香江經濟比內地發達。在那邊工作,待遇非常好。你雖然解決了東海戶口,想要在這邊找份工作,沒那么容易。你這次還是有些欠考慮啊。”
“我看常興沒做錯。常興是因為我才回來的。他就是怕我想常青,回來我們一家人住在一起,日子也同樣能夠過得快快樂樂。要說賺錢,常興在香江隨便一套家具就是幾百萬。要是以咱爸的工資水平。過上幾十年也存不了這么多錢。”吳婉怡說道。
沈竹茹撅了一下嘴巴,要不是因為你還有錢,我會跟你這么客氣。沈竹茹原本也是想將來找機會去香江開開眼界,誰知道她還沒去,常興一家子全跑回來了。回來了也沒什么,關鍵是她已經在街坊面前把牛皮吹出去了。這要是讓別人知道了,她就成了左鄰右舍的笑柄了。
在老吳家吃過了飯,吳婉怡便以第二天要去學校為由,拉著一家子離開了娘家。常興一家的那套房子雖然很長時間沒住人,里面卻還是干干凈凈的。吳婉怡與常興收拾了一番,便又是干干凈凈的,仿佛全是新的一樣。
“今天我媽的話,你別在意。她就這樣。但人心不壞。她肯定在街坊那里吹過牛皮了。緒成跟我說,媽最近跟人說過去香江的事情。現在我們回來的,她的想法便落了空。能夠高興得起來才怪呢。”吳婉怡最知道自己娘的秉性。
“我哪里會在意這些呢?明天把你送到學校,我就跟師父回去一趟。常青我先帶回去,你有空去給常青聯系一個學校。”常興說道。
“這個不用擔心。咱們那一批的知識青年里面,好多在機關工作,讓他們幫忙聯系一個學校,應該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吳婉怡說道。
“那好。明天送你去學校。后天我們就回仙基橋了。”常興說道。
“走這么急啊?一路上這么顛簸,可別把師父累壞了。”吳婉怡擔心地說道。
“沒事,我會照看好師父和常青的。”常興說道。
幾天過后,常興一家子回到仙基橋大隊。
結果卻發現仙基橋大隊變成了仙基橋村,現在村里人正吵得厲害。
原來是上面要求仙基橋村按照上面的精神將集體經濟變成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經濟。簡單的來說,就是要把村里的機械廠、果園、茶場、養豬場、香獐養殖場全部承包出去。
仙基橋村的村民吵得很厲害,一部分人覺得承包出去更好。一部分則認為不能承包。那些去香江學過的人,覺得仙基橋大隊應該借鑒香江那邊企業的管理制度。將仙基橋大隊的所有產業升級,把規模擴大,做出規模效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