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楚煦雖然經過發汗病癥正在往痊愈方向走,但是要養到完全恢復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乳娘都說他病了一場元氣有損,要做點補的膳食給他把損失掉的元氣都補會來。紛紛推薦自己知道的菜譜。誰知范雪瑤卻都駁回了。
“病愈后不能大補,尤其大皇子是風寒,更不能吃的太油膩。他如果這時候食量暴增,或是吃些油膩大補的東西,反而會因脾胃虛弱而虛不受補。這時候應該先吃些清淡軟爛,容易消化的食物。”面對眾人的不解,范雪瑤這樣解釋給她們聽。
“清淡為主,素食為先,先稀后濃,先素后葷,先少后多。這就是風寒初愈的飲食原則。”
眾人聽的全神貫注,這些都是醫理啊。原來她們以前的常識都是錯的。娘子慈下,這般詳細的和她們解說,她們得記在心里才行。
“海鮮,肥甘厚膩之物容易生熱。大皇子不宜吃。生冷寒涼之物容易造成脾胃受損,癥狀加重,日久不愈。更不能進給大皇子吃。甜食助熱,會使咳嗽癥狀不易治愈。這些都是禁忌。這幾天膳房先給大皇子上些小米粥,白米粥配些青菜之類的。雞蛋酌量,不要多。”
畫屏笑問道“那晚上就給大皇子準備小米粥嗎,要不要加一點點紅糖調味”小米粥的味道其實并不好,平時宮里用的小米粥,都會用紅棗、紅糖一類的調味。
“不用加紅糖,小米粥就好。”范雪瑤囑咐道,然后又說了幾個菜名,讓膳房照著做,輪著進上,都是些對楚煦身體有益的食物。
楚楠知道楚煦生病的事時,已經是第二天了。古人講究養身,三伏的“伏”就是說要潛伏,在這段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光最盛的日子里,宜伏不宜動。人們都很少外出。
本來楚楠幸嬪妃都是召嬪妃侍寢,幾乎不會駕幸嬪妃的宮院,一旦駕幸,便是范雪瑤的披香殿。
為了躲火陽,現在他基本上不去別處了,來范雪瑤這邊也選擇日暮西山的傍晚時分。
天剛剛布上霞云,他就輕車簡便地過來了,跟的人不多。
范雪瑤正帶著楚煦在廊檐下面做操,順便接受一下日光,既能促進鈣質的吸收又能增加免疫力。順便改善一下情緒。
楚煦因為生病情緒低落,玩耍的少了,正需要出來活動活動,疏散一下抑郁的心情。
楚小旭小小一個孩子,做起來笨拙的可愛,嘴里還奶聲奶氣的跟著范雪瑤數“一、二、三。”侍女們都躲在邊上偷笑。
見了禮,楚楠牽著范雪瑤和楚煦進殿,坐下來看著她打發人去掇熱水,取干凈衣裳鞋子等,微笑道“剛才你們在做什么”
范雪瑤帶著楚煦做操已經有些日子了,并沒有刻意避著楚楠,只是他湊巧一直沒撞見罷了。所以他問了范雪瑤就直接說了。
“這孩子前日有些傷寒,吃了二根湯蓋被子睡過發發汗,好得差不多了。殿里冰用的不多,這孩子出殿外玩耍也是在清晨和傍晚比較涼爽的時候,這樣還傷寒,還是體質不夠強健。所以我就帶他出來曬一曬太陽,順便活動肢體,促進血液流通,補充補充陽氣。這樣他也能痊愈的快一些。”
聽到范雪瑤說楚煦患了傷寒,楚楠臉色就變了“怎么宮人沒有上報我知道這事”
別說楚煦是宮里唯一的一個皇子,就算現在有十個八個皇子,他病了章程上都要上報。不管是直接上報給楚楠,又或是報給皇後知道,皇後就算立即處理妥善了,也得知會他才算盡了本分,這是禮法規矩。
他以為是宮人疏忽,沒把這事稟報給皇後,又以為是皇後失職沒知會他,至于這忘記是有意還是無意,另當別論。
范雪瑤聞言先是看了他一眼,才輕描淡寫的解釋“是妾沒有上報圣人處,旭兒風寒癥狀不怎么嚴重,當日下午有點精神萎靡,夜里才開始鬧起來。旭兒太小,不好用藥辛溫解表,所幸病得不重。太醫只讓煮了二根湯,叫他趁熱喝下去,發了汗就好了很多。第二天畏寒怕風,頭痛身痛的癥狀就減輕了不少,還有些流涕咽痛,養幾天就能好了。”
楚楠聽著這些癥狀,眉頭皺的更厲害了,臉色沉沉的。
“胡鬧大哥兒如此年幼,生病是何等大事,我卻是事后才知道。這次是他病的不重,你尚且應對了。但若是他病重起來,等人問起來,你如何擔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