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二十根一個時辰”只見盧修此時眼睛瞪得像銅鈴一樣,就連他說話的聲音都發顫了“這么快”
盧修剛剛說到這里的時候,他就聽旁邊的機器響動,忽然間就停了下來。
“估計等操作的人熟練了之后,還能更快。”只見沈墨隨手把剛車好的幾根箭桿又遞了過來。
然后,就見他在盧修的旁邊笑著說道“三個工匠干這玩意兒還用得上工匠往這上面栓塊餅,狗都能做得出來”
沈墨這么一說,周圍的人全都笑了。就連剛剛從板凳上面下來的那兩個蹬輪子的工人都跟著笑。
沈墨剛才的這句話雖然不怎么好聽,但是他卻把自己也都給說進去了。
“改進一下,應該還能更快。”只見沈墨接著對盧修說道“箭桿這么細,實際上沒什么阻力。只要刀夠快,轉動的時候根本就不需要太大的力氣。所以動力部分我說得就是蹬輪子的那邊,只要有一個人就能帶的起來。”
“這樣的話,兩個人交替換班,一天大概一千支箭桿還是沒問題的。”
“我的天哪我的沈少監”聽見沈墨的對話,只見盧修的山羊胡子都跟著哆嗦了起來
他一把拉住沈墨,把他拽到一邊上下看了看“這機器是你做的”
“對啊”沈墨笑著點了點頭“閑來無事就做了這個,也省得有人說我無所事事,在這里什么活也不干”
“有了這東西,你一輩子不干活都沒關系”只見盧修一邊愛不釋手的把玩著手里面的箭桿,一邊眼睛笑得都瞇成一條縫了
說實話,也難怪盧修高興成這樣。在南宋這個時代,雖然手工業極度發達。但是從軍器制作來說,首先要滿足數量,又要質量合格。這實在是把這幫制作兵器的官員們弄的焦頭爛額。
尤其是箭枝這樣的東西,甚至都不用懂行的人來檢查,就連一個外行都能一眼看出好壞。鑒定一批箭枝的好壞,只要看看箭桿削得直不直就行了。
因為在這個時代想做出一根筆直的箭桿,那簡直是太難了
在南宋這里,軍中所用的箭桿一共有竹木兩種。竹子就不用說了,選取筆直修長的箭竹,砍下來修整一下就可以用。這些箭竹雖然看起來一根根全是直的,但是實際上你要想從里面挑出一根完美筆直的箭桿,卻是根本不可能。
在這世上,就是兩片相同的樹葉都找不到。自然生長的東西,有哪里會有筆直到標準程度的道理
至于木質的箭桿,則是由木匠用刨子等工具手工加工。但是由于工具和原料、再加上手藝的原因,這些箭桿想要真想做的直了,那也是千難萬難。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記載,在春秋時代的晉、楚鄢陵之戰的時候。交戰時,晉軍將領呂锜射中了楚共王的眼睛。然后楚王召來了神箭手養由基,給了他兩支好箭,讓他去射殺呂锜。
養由基拿走了這兩支箭以后,一箭就射中了呂锜的脖子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