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沈墨設計出來的盔甲,實際上有些類似于西方騎士的全金屬胸甲。
為了使這種鎧甲更加的堅韌結實,沈墨甚至在冶煉金屬的時候,加入了他手中庫存不多的稀有金屬,煉制出了這個時代最為強韌的鉻鎳合金鋼。
這次鎧甲的設計定型的過程,真可謂是一波三遮。就僅僅是全封閉頭盔上面的觀察窗,也就是用眼睛看外面那個小窗口。上面的防護方案就足足換了七八種設計。
結果經過沈墨的逐一實驗之后,他發現那些網狀、格柵狀的防護,要么就是防護力太弱,要不就是嚴重影響步槍兵的視線。
到最后還是江叔給他出了一個主意,在封閉頭盔上面切割出一個長方形的觀察窗,做得盡量不要太寬大。然后在上沿的位置,再加上一個斜向下的短帽檐就可以了。
這樣,在敵方箭枝向我方的步兵方陣做遠距離弓箭拋射的時候,只要自己的士兵稍稍低下頭,就可以對眼部作出良好的防護。
等到樣品制作出來之后,沈墨用這個時代的各種弓弩兵器,對這些盔甲進行了破壞性的測試,結果鋼鐵的性能讓他大為滿意。
這種合金鋼,只要板材的厚度超過了一點三毫米,那么這個時代所有的弓箭都無法穿透,除了大型的床弩
然后,沈墨又是一條一條的對鎧甲的設計加以修改。這種盔甲又要考慮到士兵的負重能力、又要考慮使用它的時候,穿著的舒適程度和人機功效。
各方面條件的諸多限制,讓沈墨幾乎是全副身心都投入了進去,很久之后才拿出了最終方案。
在這其中,還有一名原本曾經是一名老兵的墨字營工人,他對于這種盔甲提出了一個非常有用的建議。
因為在這種盔甲穿戴好之后,全封閉的頭盔和胸甲之間,脖子的縫隙那里有一個防護死角。沈墨即使用鎖子甲做了個簾子,掛在頭盔的脖子上之后,防護效果依然不好,還特別礙事。
就在這時,這名參與試制鎧甲的老兵日夜冥思苦想,居然被他想出了一個主意
他在胸甲上面,像立領的風衣的領子一樣,在脖頸后面用鉚釘鉚接上了一個半弧形的甲片。像是一堵半弧形的短墻一樣,圍繞在頭盔的外面。
沒想到,用這種方法制作出來的盔甲不但把脖子上的防護做得十分完美,甚至還讓這種甲胄上面,增添了一種威嚴的美感
沈墨驚喜之下,立刻就把這名工人在三年之后,才能正式更名成他自己的那十畝良田,當即就改換成了他自己的名字
這一下子,這個叫做古田鼠的工人,不但是田地在手,而且還成了鎧甲車間的技術班長,他一下子就成了2000墨字營中的明星
由于這個人名字實在不好聽,不利于宣傳,所以沈墨還親自給他改了個名字,叫做“古天舒”。
沈墨這一次言出必踐,重重的獎勵了立下功勛的人,甚至當即就賜予了田地,這個舉動讓他手下所有的工人們和軍士們,一下都煥發出了極大的熱情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