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字營這一路行軍,沿途都有四海商社早就準備好的商棧接應。
龍玉決知道沈墨這次的出兵,是生死攸關的一戰,他怎么敢有絲毫的怠慢所以沿途早就準備好了糧草和軍資隨時補給,這也大大的加快了船隊前進的速度。
在古代,軍糧的運送對于行軍速度的制約是非常大的。往往兵行千里,大半的糧食都會消耗在運輸的過程當中。
好在商社把糧食肉食、蔬菜食水,備用船只等等物資,預備得妥妥當當。所以他們這一路上行船速度非常可觀。
船隊很快的越過了平緩的下游,接近了長江中段,江水的流速開始越來越快。在他們從通州出發十天以后,他們的這支船隊終于越過了鄂州,正式進入了漢江。
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通常古代人說起大河,通常就是個字“江河淮漢,”分別就是指的長江,黃河,淮河和漢江。
鄂州這個地方,就是現代的武漢。
武漢三鎮在南宋這個時期,武昌屬鄂州管轄,而漢陽和漢口屬漢陽軍的治下。當沈墨的船隊經過這里時,他一想到當年南宋抗金將領岳飛就駐防在鄂州武昌八年,還以此為,興師北伐,沈墨的心里就是一陣激動的心緒難平。
在沿著漢江繼續上行,又走了數百里之后,船隊到了京西南路的襄陽府。
因為襄陽府這里是漢江重地,襄陽一失則江陵不保,江陵失守就相當于失去了整條長江。所以在歷史上元朝侵略南宋的時候,寧可在襄陽城下猛攻了六年之久,也一定要拿下這個軍事重地。
結果事實證明,果然襄陽失守之后不到一年,宋京西南路的一府八州軍,倒有七個州軍全部失陷了。
等到船只一過了襄陽,漢江的流速開始更加湍急,進入漢江中段之后,船隊就要靠著纖夫拉纖才能夠繼續前行了。
漢江這條河流很奇怪,由于南面的大巴山脈和北面的秦嶺降雨的雨量有所不同,所以漢江上,靠近南岸大巴山脈這一邊水流的流速,要比北岸快上一些。
所以沈墨的這支船隊,每一條船都由數十近百名纖夫拉著,沿著漢江北岸上溯而行。到了這里之后,部隊的運行速度開始明顯的減緩了下來。
此時江面上水流湍急,濁浪翻涌。險惡之極的漩渦急流隨處可見。而江岸兩邊,也是山勢奇峰險峻,有如軍陣峙立、怪獸如林。和之前寬蕩浩淼的長江截然不同。
在船上,沈墨的五百墨字營看著岸上拉纖的纖夫。只見他們就像是一長串細小的螻蟻一般,正在背著纖繩,沿著江岸上險峻之極的道路,掙命一般的拼命前行。
粗大的纖繩是由細毛竹片擰成,一頭由纖夫拉著,而在纖繩的另一端,卻并不是直接拴在船上,而是綁在船身中部位置,一根豎起來猶如旗桿一般的“纖桿”頂上。
利用纖桿的彈性,使得船只的震動被彈簧一般的纖桿吸收,這樣就不會直接順著船纜傳遞到纖夫的身上了。
此時此刻,沈墨船隊中的戰士們,心里的感覺都是異常復雜。
就這幾個月之前,他們這些人還和河岸上的纖夫一模一樣,都是靠著自己的性命和汗水,拼命想要掙扎出一條活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