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說,對方祖上赫赫有名,而他現在又是大宋的一位將軍打敗金國之后,楊清岳也受到封賞升官了,顯然和他對戰是抬舉長信衛門了,并不存在身份不匹配的問題。
既然這樣的話,那就開打好了
只見對面的這位長信衛門,催馬就沖了過來
“這叫什么事兒啊明明是打仗來的,居然看了一場單挑”
沈墨站在陣后觀戰,心里也有一股啼笑皆非的感覺。
就見楊清岳,也是催馬向前沖鋒
在這一瞬間,他看了一眼對方手中的那支長槍。說實話,他的人不怎么高,那支槍倒是不短
這支長槍,在后世來說槍長足有4米2,東瀛的長槍,最長的還有達到六米的
這支槍的槍頭有一尺半長,開著雙刃,槍尖就像是一把寶劍一樣細長。在槍尖的后方,還帶著兩只一左一右伸出的短刃,讓這一支槍的槍尖形成了一個十字形。
這種十字槍雖然大宋并沒有,但是以楊清岳想來,想必這種槍的用法,應該是和方天畫戟差不多的。
于是,當兩匹戰馬飛速接近的時刻,兩員戰將同時出槍,向著對方刺去
實際上,楊清岳的判斷很準,事實情況還真是這樣。
對方手中的這支長槍,名字叫做“十文字槍”是傳于東瀛槍術圣地“寶藏院”的武器。
據說這是寶藏院的覺禪房法印胤榮,在猿澤池邊看見新月的倒影,從中得到靈感而創造出的這種十文字槍,并創立了寶藏院流槍術。
在寶藏院流槍術的口訣中,有這樣一句“刺即成長槍,斬即成剃刀,割即成鉤鐮。”所以這東西的用法,還真是和方天畫戟差不多的路數。
而楊清岳手中的這支槍,槍長一丈一尺七寸,宋代的尺約為25厘米大概是三米長。看似好像是在長度上有些吃虧。
但是對方的這名戰將握持長槍的時候,握的卻是槍桿的正中間,所以楊清岳在槍長上并不吃虧。
只見長信衛門見對方的馬到人到,他隨即就是一槍平生最得意的槍術“燕流擊”,長槍一擰就向著楊清岳的胸前刺去
這一槍,居然迅猛快速,很有幾分章法
當楊清岳見到對方明晃晃的槍尖直向他的胸前刺來。就見他手中的長槍一抖,一式楊家槍的“里搭外圈”。手腕一顫“啪”的一聲兩槍相撞,當時就將對方的十字槍震到了一邊
楊清岳練習的這種楊家槍法,每日里練習抖大槍的功夫,可以說是底子打得十分厚實。抖大槍最重視的就是全身發力,帶動槍桿,然后使用槍尖撥打對方兵刃的能力。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