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千名御林軍,飛快的就招收齊整,隨即就展開了軍事化訓練。
反而與之相對的,招收作戰部隊的工作,卻是遭遇到了重重阻力。
這一天,沈墨陪著范德俊范老將軍,檢驗這批新到來的武器。
老將軍察看了盔甲和刀槍,見到一件件全都是精剛制成,鋒銳堅韌。比他們之前的皇家所用的的精銳武器都要好上數倍,這位老將軍也不由得暗自咋舌。
隨后,他拿起沈墨運送來的四千張鋼臂弩其中的一張,在靶場上作了試射。
等到射完了幾支弩箭以后,這位老將軍頓時驚喜的手捧著這張鋼臂弩,上上下下的看個不停。
沈墨送來的這種鋼臂弩,已經是他們的第二代產品。上面的木質構件全部采用的是核桃木,而最核心的弩臂,卻是精心冶煉的彈簧鋼鍛造而成。
在沈墨的設計理念中,這種弩箭將要服役在文化水平比較低的士兵手上,并且長期處于惡劣的作戰環境中。
所以沈墨在設計之初,就確定了這種武器需要簡單皮實、威力兇猛、而且經久耐用。
是以他們現在拿到的成品武器,看起來制造得頗有些粗糙笨重,不過卻是結實耐用無比。
當范大將軍射完弩箭之后,他驚奇的發現射出去的箭支,居然在200米外還保持著強大的穿透性,足以擊穿這個時代的鎧甲
這可就了不得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最為精良的弓弩射程也就是一百步,大概是后世的160到175米之間。
而且這個時代的弓弩還有著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弓弦經常性斷裂,而弩臂上所用的牛角、筋腱、以及動物膠,一到濕度大的地區或者是遭遇到陰雨天,立刻就會失效。
可是沈墨的這種鋼臂弩,用的是鋼制的弓弦,類似于后代的自行車閘線一樣,是用極細的鋼絲擰絞而成。
這要是保養好了不讓它生銹,別說下雨了,就是把它泡在水里之后,撈出來也是一樣可以射擊
更何況,它的射程上還有著巨大的優勢。
要知道在這個時代,角弓的射程大概是120米。也就是說,當這只新宋的步兵部隊,手持這種鋼臂弩跟其他軍隊對戰的時候。對方要承受將近80米無法反擊的惡劣地段,才能夠進入自己弓箭的射程
所以,當范老將軍看到這種鋼臂弩的時候,才會如此的訝異和震驚。
在這之后,他們兩個又聊了幾句關于軍器方面的事。話題就慢慢轉到了招收新的作戰部隊這上面。
以沈墨的意見,老舊的軍隊要全部裁汰,讓他們各自回家去謀生。
而他們這支新宋政權的武裝,最好是重新征招農民軍進行訓練。打造一支由3000人的騎兵部隊、4000人的弓弩射手、以及3000人步兵組成的萬人軍團。
這支部隊不需要快駐扎在各個地方,而是在每一個地點發生戰爭的時候,以快速機動的方式奔赴戰場,解決戰斗。
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證軍隊的戰斗力,同時也不用朝廷再養十幾萬軍隊,才能保護好自己的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