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桂這個習俗,在古代所在多有,在文人雅士當中更是十分盛行。
就在南宋,距此30年前,有一位詩人劉過曾經寫過一首詞,里面說“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這里面他買的桂花,就是用來戴的。
所以在這個時節,頭上簪桂花并不算什么突兀的打扮,是這個時代詩酒風流的文人最喜歡的調調兒。
等到過了一會兒之后,沈墨估計對面的人已經審視完了整間雅座。
于是他悄悄的過去,拔出了板壁上小孔里填塞的竹針。透著那個小小的洞眼兒,向著對面看去。
只見旁邊的屋里,一男一女已經入座,正在那里對飲。
沈墨一見這個男人,大概有30多歲,鼻梁高挺、雙眉陰刻,雙眼的眼梢稍稍向下,目光猶如鷹鷲一般。
看他的樣子,沈墨只覺得此人身上陰氣甚重,給他一種剛從土壤里鉆出來,身上粘乎乎的毒蛇的感覺。
沈墨在一望之下,就覺得這個人身上的味道,似乎就像是一個酷烈陰狠的獄吏一般。讓人覺得非常不舒服,
而他身邊的女子,則是美艷非常。
此時這個女人正笑吟吟地替這個人篩酒。看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神色似乎是比較親密,弄不好這個女保鏢還身兼數職,在這一路上還有別的職能也說不定。
沈墨一邊看著他們兩人在隔壁談笑,他一邊把手中的聽診器輕輕的貼在了板壁上。
很快的,兩個人小聲說話的聲音,就清晰的傳到了沈墨的耳朵里。
不過聽他們二人所說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新到通州之后,對于這里風物的感慨,倒是沒說什么正經話。
隨后,沈墨他們就聽到外面鐘鼓樓上敲鐘的聲音,鐺鐺鐺的響了三聲,午時三刻到了
眼看著時間已經到,這時就見隔壁坐著的這個一臉陰鷙的中年男人,回頭看了看那個女人。
在他們的臉上,同時都露出了一絲若有所思的神色。
如今時間已經到了,怎么來接頭的那個人還不到場
在他們的神情里,同時流露出了一絲這樣的疑惑
宋無悔一邊走過街市,一邊把一只金桂慢慢的插在了自己的發髻邊上。
當他向著得月樓大門那里走去的時候,只見他身上的氣質,已經跟之前截然不同
如今的宋無悔,他身上的氣勢越發顯得沉穩了不少。動作也變得稍稍有些慢下來了一點。
這樣一來,就連他的年齡都由于他神態和姿勢的變化,顯著比原先大了好幾歲不止
“我日復一日的工作在通州這個藏龍臥虎、危機四伏的兇險之地。”
“我的身上,帶著大金國驕傲的血脈。我是為了我的大金,在這里舍生忘死的戰斗。”
“我是金國密諜常九功”
書友群,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27760020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