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讓我們通州所有的學生和百姓,都知道以民為本的道理,讓他們明白官府和皇室,都是為百姓服務的。”
“同時,教材里面再加上,管子、明法篇里的“先王之治國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為惠于法之內也。動無非法者,所以禁過而外私也。”
“就是說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一切都應該以法律為準,不應該以位高權重者的喜好,來影響法律的執行。”
“然后再加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統帥,這句話誰說的”嚴蕊聽到沈墨的話之后,就見姑娘頓時就是一愣,馬上向著沈墨問道。
當沈墨聽到嚴蕊問起的時候,他也愣了一下。
隨即沈墨也想起來,這句話的出處是梁啟超的著作。而語句中的思想原型則是在清軍入關時,由明代大儒顧炎武闡述出來的。
“是我。”
一時之間,沈墨也沒辦法把這件事再賴給別人。因為面前的嚴蕊,在文學和歷史方面比他強出一大截去
自己要是敢胡編亂造的話,人家嚴姑娘立刻就能聽得出來,所以他也就只好把這句話的版權扣在了自己頭上。
等到嚴蕊聽完了沈墨的吩咐,她就將沈墨說出來的這三句話抄錄在紙上。當嚴姑娘看著這張紙想了想之后,她也松了口氣。
在通州的教育問題上,嚴蕊始終需要顧慮的一點,就是新宋的反應。
因為過于離經叛道的話,一定會招來對方“無君無父”的指責。
不過嚴蕊看到這次統帥改動教材,這三句話里面一句是孟子的原文,一句來自于先秦法家學派的管仲。所以新宋那邊應該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至于第三句雖然是統帥的著述,但卻有著教育百姓勇于承擔責任的意義。在如今這種亂世的背景下,這么做也是無可厚非。
所以嚴蕊在思來想去之后,覺得問題不大,于是也就領命而去了。
在這之后,整個通州一系的教材和文化宣傳,全都向著以“民為本、以法為大、勇于任事”的方向開始普及和教育。
這次的通州第四小學事件讓沈墨意識到,自己的事業不能毀于無能無德的官僚之手,法律也應該成為保護平民的武器。
另外,應該在民間提倡勇于承擔責任,主動維護公平公正,主動保衛自己民族和國土的意識。
因為現在的通州,在沈墨的治理下雖然極度富足,但是思想卻依然是固步自封。
法律意識的缺乏和膽小怯懦的習慣,使得官府和官員在百姓的心中,還是像神一樣的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如果不將民眾的思想扭轉過來,將這一切打碎了重鑄。那么即便沈墨成功的完成了抵抗蒙元的任務,中華民族依然還會陷入三百年治亂循環的怪圈之中
經過了這件事之后,沈墨的心里好像卸下了一個包袱。他現在更加的勇猛堅定,去掉了枷鎖的他,陡然間又開始加速行動
在沈墨的心中,消極防守或是被動應對從來就不是他的風格。凡是他的敵人,就隨時要做好被他先下手為強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