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咸平府,在隋朝的時候是黑水靺鞨所屬,唐初時屬于燕州黑水府。它就是后世的古城開原,隸屬遼寧鐵嶺。
一說到鐵嶺,想必大家就會有些印象了。首先它是東北二人轉的發源地,在后世很多二人轉藝人都是出自此處。
在這個時候,東遼國已經在咸寧府此地建都十余年。契丹人將咸平經營得墻高城厚,兵力充足。堪稱是東遼境內首屈一指的戰略要點。
而這一次沈墨兵臨咸平,立刻就讓賢平府內的東遼君臣,一下就陷入了滅國之戰的危機當中
當沈墨屯兵于咸平府下,開始揮軍攻城的時候。他也隨即感覺到,這一次東遼軍隊的戰斗力和應變能力,確實是不同凡響。
在前面幾次征伐東遼各州府的過程中,難免還是有些消息被泄露出去了。這就導致咸平府城頭上,防御的手段和策略也立刻作出了修改。
首先,沈墨的山東軍團攻城之時,用大量擁有射程優勢的弩箭覆蓋城頭的做法,使得現在的咸平城上,密密麻麻的布滿了防箭的壁障。
在沈墨的望遠鏡觀察之下,他發現這些壁障一共分為兩種其中一種是用胳膊粗的木杠子撐起來,高于士兵頭頂的大片草棚。
這些草棚,就像是一長串連接在一起的涼亭。上面覆蓋著蒲草編織的草席,草席上還用濕泥涂抹,以免被對方的火箭引燃。
這些草棚可以避免鋼臂弩遠距離的吊射,免得被弩箭覆蓋住城頭。
與此同時,城上還有另一種壁障。
沈墨仔細看去,組成這些壁障的卻是一大片被拆下來的房門。
這些房門全都被一面面的立在城墻垛口的后面,使得城墻垛口被加高到了一人多高。
各扇房門之間,只留著一尺左右的縫隙,正好可以供人探出身去放箭。站在沈墨的角度看上去,這些房門就像是城墻做成的牙床上,長滿了稀疏漏風的大牙。
這些房門上雖然有的刷著各色的油漆、有的十分斑駁破舊。但是很顯然,這是一種很有效的城防措施。
有了這些草亭子和門板壁障,山東軍團的鋼臂弩的作戰效能,就會成倍的減少。
很顯然,對方已經搞清楚了沈墨攻城的套路。對他用鋼臂弩殺傷城頭的防守士兵,再派兵沖上城頭的攻城方式,人家已經針對性的作出了防御手段。
古人又不傻,哪有光挨打不長記性的一個方法用得久了,難免會被敵軍找到破解的方法。
沈墨也知道一套手段不可能總是奏效,但是這些東遼軍隊的反應能力之快,還是讓他暗暗吃驚。
除此之外,沈墨看到城頭上的守軍數量也不少,而且兵甲犀利、戰意高昂。
很顯然,這座咸平城,是一根非常難啃的硬骨頭
沈墨想了想之后,他隨即命令俘虜的東遼軍隊,到四處砍伐樹木,打造盾牌云梯。
這些東遼軍俘虜經過沈墨幾次的作戰之后,人數已經擴充到了一萬多人。他們全都是在歷次戰斗中,被沈墨抓到的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