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金國南京,也就是完顏陳和尚現在正在拼命守住的這座城。
其實就是后世的開封,是一座八朝古都、天下雄城在這里,先后有夏朝、戰國時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和現在的金朝,相繼在此定都。
李白的俠客行里所說的“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就是這里。
岳飛被十二面金牌召回的朱仙鎮,也在此處。
有名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它的樣子在這里,有無數的英雄豪杰、能人異士,曾經一度匯集了中華民族的精華。
而此刻,它也成了抵抗蒙古軍侵略路線上,最重要的一個戰略節點。
開封城內有四河穿城而過,水運一度極為發達。
在它的北面不遠,就是滾滾滔滔的黃河。
在南宋這個時期,黃河距離開封城還不到十里。
在這個季節,從開封城頭甚至能看到遠處黃河上閃亮的冰凌。
要說黃河跟開封之間的距離,卻是始終處于不斷的變動之中。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在陳橋兵變的時候,當時的陳橋也就是現在的封丘,離開封城有四十里,而當時的黃河更在陳橋的三十里開外。
可是黃河由于泥沙含量巨大,所以它的河道和河床一直是處于不斷的蠕動之中。
在現代甚至一出開封就能看到黃河,所以黃河一直是在左右搖擺中,不停移動的。
同樣是這條黃河,在歷史上發生過幾次大型的河道變遷,地點都是在開封附近。
原本在北宋的時候,黃河流經了河南濮陽之后,分成了南派和北派兩路支流。
北派黃河從現在的天津入海,而南派則是從利津一帶,匯入了渤海之中。
然后在1128年的時候,也就是距離現在百年之前。
黃河決口從鄭州上游改道,直接向南流到了泗陽一帶,奪取淮河河道入海。
這就是有名的“黃河奪淮”,也就造成了如今沈墨這個時代的河道形勢。
之后,在歷史上金國滅亡的122年12月。
當時的金國皇帝完顏守緒知道南京守不住。
于是跑向了東北方向的歸德府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商丘。
蒙古軍隊久攻歸德府不下,于是在今商丘西北處人為掘開黃河,灌進歸德府,從此也讓黃河奪濉水入泗水。
這兩次極為巨大的河道變遷,就是在近百年之內的第二次河道變遷。
也從此在河南商丘一帶,留下了一條黃河故道。
當然,現在這黃河第二次改道,其實還沒發生。
大家可能聽到這些描述的時候,心里還不覺得怎么樣。
實際上每一次黃河改道泛濫成災,都代表著數十萬乃至上百萬的百姓流離失所,家業被毀,造成的慘象讓人不忍目睹。
雖然現存宋代黃河決口的受災情況,已經沒有了清晰的記載,但是咱們可以參照一下現代兩次黃河決口的資料19年,黃河下游決口54處,受災面積一萬多平方公里,受災人口三百六十多萬人。
198年,將領商震部隊扒開鄭州以北花園口黃河大堤,直接淹死八十九萬人,造成著名的黃泛區,多年困苦都未曾平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