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宋朝廷里,但凡要從民間采購什么軍需品,那必定是銀子一撥下來,就只剩下了總款項的七成。
因為其中的三成,都被負責撥款的官員給截留了下來,填進了自己的私囊。
你還別不高興,如果你要不同意給他,你就連一分的撥款你都拿不到。
這還沒完,在這之后你拿到的這些款項,還得由各個經手的衙門和官員逐一分潤。等到最后真買東西的時候,這些銀錢實際上已經剩下了不到原本的一半。
在這種情況下,你要去用半價收購人家的物品,而且軍品的商家和具體的經手人,是不是還得賺錢
于是可想而知,原本應該花十個銅錢采購來的東西,最后卻只有三個銅錢的成本被用在這件軍需品上你就知道這玩意兒連工帶料,制作得該有多次了
所以在大宋的軍需品倉庫里,往往是刀槍脆薄一撅就斷,鎧甲也是熟鐵片子加上半朽爛的羊皮制成的,基本起不到任何防護作用。
可是即便這樣,這些軍需品還是三兩年就要報廢一大批,然后又是一次重新采購
可是在通州呢同樣一件事到了統帥那里,人家卻用了極為成熟合理的制度。使得用在戰士身上的軍需品,往往處在各個商家激烈的價格和質量競爭中。
這樣一來,戰場上應用的各種物品,往往是用最合理的價格采購而來,卻能得到最過硬的質量
這時的單啟東不由得暗自驕傲的想道所謂窺一斑而知全豹,咱通州軍的制度,就是比這個朽爛的朝廷強上百倍
隨后沒多久,單啟東和趙若愚兩個人就你來我往,開始對這間院子的成交價位反復爭論。其實他們兩個人的心里都明白,這間院子順利成交,那是肯定的了
于是他們在銀錢上很快商量妥當,單啟東的助手顧宇哲返身出去尋找鋪保和公證,準備賣房契約。
與此同時,買賣雙方也把修房子的事商定了下來。
石百齡這些人繼續修房子,這群木匠和單啟東之前商量的木料和工本銀子,還按照原價錢由富商趙大智支付。
其實這筆錢,已經在房子的成交價里面扣除了。
這樣一來皆大歡喜,趙大智買了房子、單啟東賺了錢、石百齡他們還可以接著干木匠活。
隨即雙方就寫好了契約,簽字畫押交割銀錢,自然是件件順利。
之后拿到房契的趙大智,也出言讓這幫木匠們繼續好好干活。他一邊留下了自己的管家,那位赤練彌勒郭成在這里監工,看著木匠們工作。
此外他還讓那些工匠先收拾好幾個屋子,他搬進來先住著。
現在的趙大智,也是在臨安城里有房的人了。從節省銀錢的角度上來說,他也就犯不上到外邊再去住客棧了,于是這件事就這樣確定了下來。
而此刻的石百齡,卻怎么也沒想到。他們想要處心積慮對付的那幫通州人,卻在他不經意之間就把幾根釘子,插到了他這間小院里,,大家記得收藏網址或牢記網址,網址,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和書友聊書請加qq群647377658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