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干旱,災情加劇。
要命的是,京畿地區,也出現了旱情。
開春以來,就下過三場雨。
河床水位明顯下降。
嚴重的地方,連井水水位都隨之下降。
今年各地廣種紅薯。
紅薯耐旱。
也就意味著,米面價格將持續上漲,漲到一個瞠目結舌的地步。
朝廷限價,能管一時管不了一年,兩年,三年。
過去吃精米精面的人,在干旱初露端倪的時候,已經改吃一半精米精面,一半糙米糙面。
等到南邊傳來災情加劇,反賊猖狂的消息,他們連精米精面都不吃了,全改吃糙米糙面。
精米精面全都攢起來,當做儲備糧。
這么干的人不少。
新民縣,最熱鬧的不再是文青書局,也不是肉菜店,而是糧油鋪子。
每天,每一個糧油鋪子前面都擠滿了人。
不管家里有沒有存糧,都會擠到糧油鋪采購糧食。
“精米精面斷貨,只剩下糙米糙面,要買的排好隊,不要擠。誰要是破壞秩序,全部趕出去,本店恕不招待。”
一框框的糙米面,擺在糧鋪門口。
每人限購五斤。
每個人手里都有一本糧油本子。
買了今日份的五斤,糧油本子上面就會蓋一個糧鋪的大紅印章。
有了這個印章,也就意味著,今日份已經買完。拿著本子,到京城任何糧油鋪子都買不到一粒糧食。
這就是京城的限購。
戶部參考四海商行管理流民的辦法,給每個家庭發一本小本本,登記著每個家庭人口,所需口糧數量。
人們將小本本親切的稱為糧本。
自從糧本出世,就成了小民家中最珍貴的物件,甚至比錢還要重要。
因為現在是有錢,沒有糧本的話,在京城任何糧油鋪子,都買不到一粒糧食。
至于那些租住在京城的外地人,比如求學的學子,由官府統一登記,每個人也都領到了一本糧本。
只是糧本顏色和本地戶籍不一樣。
如今什么人不用擔心糧食?
山河書院的學子就不用為糧食擔心。
京城人人為糧食操心的時候,山河書院的學子都可以敞開了肚皮吃。
一日三餐。早餐油條豆漿饅頭包子。
中餐和晚餐,每人定量兩菜一湯,米飯管飽。
豪門大戶,達官顯貴,自然也不用擔心糧食。
但是朝廷擔心他們囤積糧食,一直嚴防死守。
想買糧,行啊!
少府賣給你。
休要到糧油鋪子同小民搶糧。
各大酒肆,飯館,受到嚴重沖擊,生意一落千丈。
老板們個個愁眉苦臉。
沒生意,還要支付房租,能不愁嗎?
如此高壓嚴厲的政策,使得京城人人為糧食操心。
租住在新民縣的學子,更加渴望能夠考入山河書院,如此每天都能敞開肚皮吃。
吃不飽,還要頭懸梁錐刺股的讀書,真是苦不堪言。
山河書院啊山河書院,為什么你那么難考!
新民縣的學習氣氛,空前高漲。
隨著糧食緊張,幾個女子學堂,新民縣初級學堂,竟然迎來了報考小高峰。
就因為學堂解決早午飯。
若是能考上女子中級學堂,不僅包一日三餐,還能免費住宿。學到技術后,就能去大戶人家做工掙錢。
有人早就盯上了新民縣的女子學堂,奈何遇上災荒年間,各種計劃都只能推遲。
糧食啊糧食,到底去哪里搞糧食。
從南到北不是鬧干旱,就是鬧洪災。
今年的夏糧幾乎指望不上,因為從南到北夏糧都嚴重減產。
朝廷上下突然發現,大周的糧食竟然如此少。
南北同時遭災,江南把田地拿去種植桑葉,糧食危機猛地爆發,打了眾人一個措手不及。
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