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聞的遭遇,就是千千萬萬讀書人的縮影。
一次又一次的考試,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不甘心啊!
但凡有一絲機會,就要抓住。
很多人五六歲開始啟蒙,讀了幾十年的書,除了讀書,已經不會做別的。
不讓他們讀書,叫他們放棄科舉,他們能做什么?
一大把年紀,還在科舉的路上奮斗。
上對不起父母,下對不起妻兒。
一文錢掙不到,養不了家,還要靠家里花錢養著。
如今有一個學院,不僅有極高的科舉上榜率,而且吃穿住用全都免費。
試問,讀書人哪個不心動?
連鼎鼎大名的三元公都在書院教書,培養學生,試問誰不想做三元公的學生?
三元公名下一共有二十個舉人學子,已經有六人考取進士。
這是什么樣的教學質量?
這是神一般的教學。
多少教書先生,教一百個,一千個學生,也未必能考取六個進士。
更要命的是,三元公名下的學生,論讀書天賦,只能算中等,絕非天賦型選手。
山河書院創辦這么多年,所招收的學生,大部分都是資質平平。
驚才絕艷的學生,目前似乎,好像,就只有一個楊季。
資質中等的學生,經過三元公幾年調教,二十人就有六人考取進士,試問誰不動心?
不少自問資質更好的學生,卻始終考不上進士,而三元公名下資質中等的學生卻考上了,誰甘心?
徐聞不甘心!
他不愿意繼續蹉跎歲月,下一次會試只剩下不到兩年的時間。
所以他來報考山河書院,他要考三元公的學生,到三元公那里讀書,爭取文德九年的會試,能夠榜上有名。
徐聞哭得很慘,不能自已。
不少有相同經歷的人,都紅了眼眶。
他們替徐聞不平,對國子監的人怒目而視。
“徐兄想報考山河書院,關你們屁事。”
“沒吃你們家的米,也沒喝你們家的水,你們有什么資格過問徐兄的事情。”
國子監的人大怒,“他這是欺師滅祖,是叛徒,令人不恥。”
“荒唐!我就不信,你們自小讀書,只拜過一個先生?誰敢說自小到大,只拜過一位先生,我把頭擰下來當球踢。”
“就是!還不許人多拜兩個先生,是何道理?你們國子監未免太過霸道。”
“要是你們國子監也有三元公那樣厲害的名師,我們也愿意報考國子監。”
“國子監可沒有免費的筆墨紙硯,免費的書籍和四季衣服。”
國子監可以免費住宿,吃喝。但是其他開銷,就得自己掏錢。
山河書院則是全包。
學子在校期間,小的鞋襪,大到筆墨紙硯,書籍辭典,全都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