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臣就在想,北榮主要靠畜牧為生,如果牧場果真變成沙土,北榮損失得多慘重。沒吃沒喝,困苦不已的北榮要怎么脫困呢?想來想去,北榮只有一個辦法脫困,那就是發兵南下,劫掠我們大周城池子民,填補他們的損失。北榮一動,西涼不可能不動。陛下,大周危矣!”
李大人語出驚人,一出口,就是軍國大事,瞬間就鎮住了場子。
在場的大臣,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人人咬牙切齒,好一個奸詐似鬼的李秉明。
文德帝同樣一臉震驚。
他下意識坐直了身體,“愛卿為何突然提起北榮?莫非愛卿得到什么消息?”
李大人微微搖頭,“最近邊關換防,微臣抽空和那些將士聊了聊。都說出草原干枯,水草不豐。正因為如此,騎兵計劃一直被拖延。老夫進而聯想到北榮,恐怕北榮如今的情況很糟糕。再這么下去,很快就到了不得不發兵南下的地步。”
文德帝緊蹙眉頭,“西北可有動靜?”
李大人便說道:“老夫和少府聊不聊,今年西北的情況也不太理想。傳聞,西北軍夜不收擴大了一倍不止,偵查范圍甚至擴大到千里之外,多次發生小規模流血接觸。”
文德帝當即吩咐,“常恩,去將西北最近半年,不,最近一年的奏章全部翻出來。朕要過目。”
常恩領命退下。
一場關于如何整改國子監的小朝會,秒變畫風,變成了討論軍國大事。
國子監?
在軍國大事面前,那就是渣渣,不值一提。
要打要吵,隨便弄去。
要不要整改?
也就是文德帝一句話的事情。
文德帝忙于軍國大事,對于國子監的處理,很可能由耐心細心改變為快刀斬亂麻,一通亂燉,直接將國子監進行全方位的整改。
有人識破了李大人的奸計。
小朝會結束后,陸侍中叫住李大人,“李大人到底是在為誰張目?”
李大人笑了起來,“很快老夫這個位置,就要換陸大人來坐。陸大人何不耐心等等,何必趕盡殺絕。”
陸侍中蹙眉,“李大人突然提起北榮,意欲如何?”
李大人一本正經胡說八道,“自然是為陸大人建功立業鋪路。告辭!”
信了他的邪。
陸侍中蹙眉,目送李大人離去。緊接著他去了蘭臺寺,翻出北榮,西涼的資料,細細研究。
周世安瞄了眼在案幾前翻閱資料的陸侍中。
“大人的資料略顯過時。大人想要了解北榮最新的情況,需查閱開耀三十六年的記載。”
陸侍中好奇地看著周世安,一個邋遢老頭。
“多謝,能否幫本官將開耀三十六年的資料翻出來?蘭臺寺藏書甚多,沒你們幫忙,本官無從下手。”
“大人稍候。”
周世安不愧在蘭臺寺干了這么多年。
任何資料,放在何處,他都一清二楚。
很快,他就提著一籮筐的資料來到陸侍中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