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吩咐道:“給顧喻,陳敏去信,報個平安。”
年初,顧喻攜妻兒去了江陵任職。
夫妻已經在江陵府安頓下來。
許有四躬身領命。
接著他又說道:“楊翰林想和夫人辭行,不知夫人何時方便。”
許有四口中的楊翰林,說的是楊季楊探花。
經過顧玖一番運作,楊季將提前結束在翰林院的工作,前往西北大都督府歷練。
和他同去的人,還有其他翰林院優秀學子。
朝廷此舉,也是為了培養人才。
戰爭很殘酷,卻也是少有的能迅速成材的歷練機會。
有志之才,不該錯過這樣的機會。
顧玖說道:“明日我在山河書院,替他踐行。”
“小的這就去安排。”
……
次日一早,顧玖帶著御哥兒,乘坐馬車,前往山河書院。
母子兩人在馬車里閑聊。
“任先生最近忙嗎”
御哥兒搖頭,“任先生從來都不忙,欽天監的差事,他只需用一個時辰就能處理完。其實,根本不用不到一個時辰。他只是做個樣子給大家看。他有老實坐在簽押房內,待足了一個時辰。”
顧玖笑了起來,“朝中都說陛下對任先生太過縱容,這話果然沒錯。”
御哥兒悄聲說道:“娘親,兒子告訴你一個關于任先生的秘密。”
“你說。”
“其實任先生老早就想辭官不干了。是陸大人一次又一次的勸住他。但是任先生的耐心已經所剩不多,遲早會辭官。”
顧玖揚眉一笑,“辭官好啊!辭官之后,要是沒地方去,就到山河書院教書。課程隨他安排。”
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
顧玖已經養成了收集大牛人物的習慣,對于任丘,她早就垂涎三尺。
她巴不得任丘辭官,如此她才有施展一百零八般手段,將任丘忽悠到山河書院教書。
她鄭重叮囑御哥兒,“記得在任先生面前,多說說山河書院的好處。”
“山河書院的好處壞處,任先生全都清楚,不用兒子說。”
御哥兒心頭偷偷吐槽娘親記性不好,難道忘了任先生經常到山河書院會友清談嗎
在書院學子的心中,三元公楊先生,孫狀元,以及任先生,被稱為書院三友。
他們的清談會,令所有學子趨之若鶩。
凡是聽過清談會的人,都說受益匪淺。
顧玖恍惚了一下。
哎呦,果然記性不好。
差點忘了任丘對山河書院并不陌生。
當年,是她安排三元公楊先生將任丘忽悠到了山河書院。
最近是太忙了嗎
這么重要的事情竟然忘了。
顧玖醒了醒神,問道:“那你認為任先生辭官后,有可能到山河書院教書嗎”
御哥兒有些愁,“兒子不太確定。任先生數次提起,說是京城太過憋悶,要出去走走。”
“有說去哪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