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西涼送出來的消息,由信使攜帶,穿越戈壁沙漠,歷盡千辛萬苦,正在朝大周而來。
……
深秋,一場秋雨一場涼。
躲在草原深處的北榮大軍,在消化了劫掠的人口和物資后,趁著大雪來臨之前,再次南下入侵。
從西北到東北,綿延數千里的邊防線,每個關口如臨大敵。
東北將領戰事不利,他們的人頭還在墻頭上掛著,以示懲戒。
沒人愿意把自己的大好頭顱掛在城墻上,尤其是朝廷給足了糧草軍械的前提下。
就算打不贏,至少得守住城池。
大戰一觸即發。
更壞的消息傳來,北榮聯絡西涼,雙方達成協議,西涼即將出兵從西邊夾擊大周。
同時,西涼斷絕了同大周的一切來往,驅趕西涼王城的大周商人,扣押所有貨物。
消息傳到京城,文德帝臉色煞白。
“此事當真”
“信使冒死送回來的消息,此事千真萬確。而且,這還是兩個月前的消息。不出意外,西涼大軍已經在路途上,屆時我朝將腹背受敵。西北軍不得不分散兵力,對付西涼軍。”
文德帝呆坐龍椅,“愛卿可有良策”
陸大人說道:“只能指望西北大都督府同西北軍好好配合,逐一擊破敵人。還需要戶部同少府,盡快將過冬糧草以及武庫里的軍械運送到邊關,確保軍隊能及時得到補給。”
文德帝咬牙,“宣戶部,兵部,工部,金吾衛,少府……”
小朝會在興慶宮召開。
西涼出兵,配合北榮夾擊大周,這個消息令每一個大臣大驚失色。
此局甚危。
最好的辦法,趁著西涼軍還在路上,主動出擊,擊破北榮軍隊。
“西北軍能否一戰定乾坤”
“恐怕不行!西北軍大部分都是步兵,騎兵有限,無法進行大規模的騎兵野戰。”
“不能一戰定乾坤,如何是好”
“誘敵深入,逐一殲滅。”
“北榮皆是騎兵,物資充裕的情況下,不會冒然攻城。”
“北榮南下,就是為了攻城劫掠物資人口。他們一定會找最薄弱的關口扣關南下,破城劫掠。”
……
朝臣們討論了整整一個晚上,從戰略戰局到物資后勤軍械補充。
冬天即將到來,還要考慮保暖。
冰雪天氣,不曾饒過任何人。
無論是北榮,西涼,還是大周,接下來都是一場苦戰。
所有朝臣唯一統一的觀點,那就是想要打贏這場國運之戰,就要利用最大的優勢:后勤補給。
用充足的后勤補給,拖垮北榮和西涼。
北榮西涼南下,絕不會帶太多補給。
后續補給全靠劫掠。
只要能守住城池,拖死他們,這場戰爭就贏了。
想要靠后勤補給拖死比北榮西涼,就要確保物資軍械棉服藥材能及時送到前線。
“四輪馬車!”
朝臣們脫口而出,齊齊望著文德帝。
四輪馬車,如此利器,是時候派上用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