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一代,都盼著住新房子。
年齡大的人,鄉土難離。
即便拆遷安置的地點離著紅嶺村不到十里路遠,也不愿意搬離生他養他的故土。
家家戶戶,雞飛狗跳。
里正家每天門庭若市,都是去問拆遷條件的。
里正自個也說不清楚。
等到整個村子吵得差不多的時候,拆遷總負責人何貴,徐從帶著一幫人來到了紅嶺村。
何貴和徐從,都是馬小六的徒弟。
二人被馬小六親自從少府挑選出來,帶在身邊歷練了好幾年。
別的不敢說,搞拆遷二人駕輕就熟,經驗豐富。
村里的大笨鐘敲響,全村人一千多口人,在村頭曬壩集合。
何貴拿著鐵皮喇叭,站在土堆上,宣布拆遷方案。
正如之前傳言的那樣,拆遷安置房,地點在收費站附近。
地段不錯,人流量大。若是做生意,應該不用擔心沒人光顧。
補償的房子,分成四個檔次。
分別是五間屋,七間屋,九間屋,十一間屋。
以人頭為單位,每個人都可得到一定數量的補償款。
另外,一個人可分得三分田,外加土地損失補償款。
本身就是佃戶,沒有自有土地,自然沒有土地補償款,但依舊能分到三分田。
三分田不多,卻有助于拆遷的順利進行。
種了一輩子土地的人,一下子沒了土地,心里頭是慌的。
有了這三分田,一家人合起來一兩畝,至少自家人吃的蔬菜解決了,也有了勞作的地方。
人心頭不慌,就不會出亂子。
不出亂子,拆遷才能順利進行。
寰宇的名聲才能打出去。
拆遷條件一公布,村里的佃戶頓時心動,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簽拆遷協議。
有田有地的家庭,還有些猶豫。
“土地補償款有多少”
“按照人頭給補償款,能給多少”
“遷墳怎么不說遷墳總得給錢吧。”
“我家房子大,是不是該給我家分兩套大房子。”
“有任何問題,請私下里咨詢。我們將根據每家每戶地情況,列出拆遷協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