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喜是個能人。
最初家里窮得吃不起飯,整天餓肚子。
大家只知地里刨食的時候,他是最早一批跑到新民縣求活的京畿鄉農。
第一份工,在煤廠做事,十里八鄉推銷煤爐和蜂窩煤,從伙計干到管事。
王學成都是因為他,才得以走出家鄉,考入山河書院。
王小喜攢了錢,買了房,娶了妻,安了家。
他是個不安分的人。
他拿出多年攢下的銀錢,拉上煤廠幾個管事,大家湊錢開了一家煤廠。
這些年,燒煤的人越來越多。
他們的煤廠規模不大,靠著走鄉串鎮,勤勤懇懇,生意漸漸有了起色,每年都能為他們帶來一筆可觀的收入。
比起在老東家當管事的收入,還是高出一截。
攢了幾年,他租了鋪面,做起了坐商。借著走鄉串鎮的優勢,買賣各種土貨,生意還不錯。
如今走在街上,大家都稱呼他為王老板。
他對這個稱呼很滿意。
日子很順。
然而,最近他沉靜許久的心又活泛起來。
整日里拿著一份《大周生活秀》反復的看,一有時間就跑三和快遞,什么都不干,就聽那些人閑聊,聊西域,聊商貨。
終于有一天,他拍著大腿對周圍的人說道,“我要去一趟西涼。”
“什么西涼”
王小喜的媳婦嚇壞了。
“當家的,你可不能去啊。”
他媳婦哭天喊地,攔著王小喜,不準他出門。各種理由,各種危險,該說的都說了,卻不能改變王小喜的決定。
他媳婦眼看王小喜鐵了心,站起來抹了一把眼淚,跑出去找公婆幫忙。
王小喜家里人口多,一聽說他要去西涼,全家老少,姐姐妹妹,哥哥弟弟,侄兒侄女,父母親人齊齊登門,勸阻他不要去西涼。
“煤廠和鋪子的生意一直都不錯,踏踏實實過日子不好嗎為什么非得折騰。”
“我們小門小戶,做點小生意攢點家業不容易。你要去西涼折騰,萬一賠了本,這個家就完了啊。”
“你要是有個三長兩短,全家可怎么辦啊。”
“我和你爹都是半截入土的人,你這一去,我和你爹要是有個萬一,可如何是好。”
“好好過日子,老大不小,孩子過幾年都能娶媳婦了,就別折騰了。”
“去西涼是賺錢,可是也得看有沒有命賺這個錢。去西涼做生意的人,哪個不是大商行大家族,還有大靠山。我們家可什么都沒有,一點家當,也經不起你這么折騰。”
家人好說歹說卻勸不住鐵了心的王小喜。
“這輩子我一定要去一趟西涼。當年我要來新民縣,你們也都攔著我,說的話和今天何其相似。結果如何當年我若是聽了你們的話,怕是連媳婦都娶不起。”
“當年和現在不一樣。”